旌阳区黄河桥法治文化广场成为群众学习法律的重要场所。
>>>编者按
“六五”普法期间,德阳市以“法律七进”为载体,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圆满完成了“六五”普法规划目标任务,法治德阳根基进一步夯实。为了从多方面总结德阳经验,营造法治德阳建设浓厚氛围,本报从今日起推出“六五”普法工作巡礼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文/图 本报记者 陈晓霞
古色古香的普法宣传栏,一排排整齐的法制宣传展架和标语……走进绵竹市金陵梦想法治文化主题公园,浓厚的法治文化氛围扑面而来。每天,数百名市民来这里休闲健身的同时,接受法治文化的熏陶,在不知不觉中普及了法律知识,在潜移默化中强化了法治理念。法治文化已然成为绵竹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法治文化公园的打造,只是德阳市法治文化建设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德阳市坚持把法治建设作为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主要导向和重要法宝,注重加强法治文化建设,传播法治理念,树立法治权威,走出了一串串闪亮的足迹。
多元普法 法制宣传教育全覆盖
“我咨询一下关于遗产分割的问题。”“请问怎样到法院提请诉讼?”……在每年开展的“送法下乡”活动现场,不时可以看到老百姓围着司法人员咨询有关法律问题。这样一种面对面的沟通方式,让法制宣传更接地气。
德阳市不断创新法制宣传形式,以“法律七进”、“三下乡”和双联双帮等活动为载体,利用“3·8”妇女维权周、“3·15”消费者权益日、“6·26”国际禁毒日、“11·9”消防日、“12·4”国家宪法日、综治宣传月、安全生产周等时间节点,深入学校、乡村、社区、企业等场所开展集中普法宣传活动,营造出浓厚的法治氛围。
绵竹市以每年举办的“梨花节”、“赏果节”等大型旅游节为平台,在广济、遵道、金花等7个沿山镇乡开辟法制宣传阵地,向游客发放各种法制宣传材料,送法下乡,夯实法治基础,全面实施全民法律素质教育。
为了便于群众学法,德阳市编印《法律知识漫画读本》口袋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读本》、《防范非法集资宣传教育读本》、《青少年网络文明公约》等教材和普法读物80余种、520万余册(份)。“谁执法、谁普法”责任部门结合实际开发了标注有法治元素的手提袋、鼠标垫、围裙、扑克、茶杯等产品10余种、8万余件,深受群众欢迎。
法至上、调在先、和为贵。“有事到司法所解决”已逐步成为基层群众的共识。今年3月,绵竹市富新镇村民廖某和张某因为鸡啄食庄稼问题闹起了纷争,争执不下的两人最后来到了乡镇司法所。调解人员了解情况后迅速前往查看,并在现场依法进行了积极调解,最终促使两家人握手言和。截至目前,德阳市组建了38人的“六五”普法讲师团、103人的依法治市法治宣讲团、23人的市委、市政府法律顾问团,定期为群众举办法制讲座,进行法律知识宣讲;培养了26136名村(社区)“法律明白人”,组建了202支法律服务小分队深入开展“法律七进”活动,实现法制宣传教育全覆盖。
文化引领 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为打造出具有德阳特色的法治文化品牌,提升法治文化凝聚引领能力、法治文化惠民服务能力和法治文化创作生产能力,市司法局与四川师范大学法学院合作,制作法治微电影《抉择》。依托书画家协会、曲艺家协会以及村社文化站等法治文艺创作基地,打造了一批法治文化精品力作,如小品《纪检书记》、《我是一名监委会主任》、现代川剧《真情》、音乐快板《主动警务保平安》、喜剧小品《如此赞助》等,深受群众喜爱。
(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接受有关委托,本公司将对以下标的面向社会进行公开拍卖:标的1:绵竹市城东新区三馆三中心以西商住用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面积42157平方米【约63.23亩】【容积率≥1.6且≤3.0;建筑密度≤25%;绿地率≥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