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征集意见范围广。随后,绵竹市通过逐一征求46名干部本人及所在单位的意见,并从干部科及干监科对备选干部个人的廉政情况、工作态度、工作能力等进行全面了解和评判,最终确定了31名政治上过硬、业务能力强、群众公认优秀的干部进入备选干部名单。
摸准需求配好队。针对软弱涣散村存在的问题,绵竹市对派驻干部的专业技术特长、工作经历和“双联双帮”联系部门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确定最终的选派结果。针对绵远镇三泉村是以传统农业为主,存在党组织服务能力弱的问题,选派农业局的干部任第一书记;针对土门镇长白村存在长期不开展组织活动的问题,选派就业局年轻、有活力的遴选干部任第一书记……
下得去 干得好 留得住
“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这是绵竹市在选派“第一书记”的工作中最为关注的目标。为了达到理想的效果,绵竹市在精心选派的同时,还积极做好一系列后续情况的预判及相关制度要求的配套。
选准对象,确保“下得去”。为了找准选派对象,德阳市委常委、绵竹市委书记陈彬亲自进行动员,经过单位推荐、征求各方面意见、组织审查等程序,从全市46个部门中确定了16名政治觉悟高、综合能力强的机关优秀干部作为“第一书记”选派对象。
明确职责,确保“干得好”。针对软弱涣散村普遍存在的领导班子工作不力、组织制度形同虚设、集体经济空壳村等问题,绵竹市进一步明确了“第一书记”在抓好村级领导班子建设、健全党组织和班子运行机制、加强阵地建设和带动经济发展等方面的职责,要求“第一书记”扑下身子、扎实工作,努力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同时,发挥自身资源、信息等优势,盘活整合各类帮扶资源,形成脱贫致富合力,团结带领村党组织狠抓党建促发展,着力解决突出问题,推动软弱涣散党组织提档升级。
强化保障,确保“留得住”。绵竹市还将从日常管理、待遇保障、绩效考核三方面研究出台相关政策并进一步明确“第一书记”派驻期间在村工作时间不得低于全年工作日总数的2/3,待遇不变并给予一定工作经费,让“第一书记”有时间、有资金为基层办事。同时,探索建立“第一书记”定期汇报、奖励激励机制,及时掌握“第一书记”工作开展情况,帮助协调解决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确保“第一书记“下得去、干得好、留得住”。
石绵组
新闻推荐
旌阳绵竹通报近期查办的7起 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
(记者叶书英)记者获悉,日前,旌阳区纪委、绵竹市纪委分别就近期查办的5起和2起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发出通报,分别为:2012年8月至2014年10月期间,陈建东明知其家庭收入超出同时期最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