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域西
4月20日一大早,绵竹市九龙镇白玉村村民林连生刚起床就来到自家门前的猕猴桃园,查看猕猴桃苗生长情况。自从今年2月签约成为园区“包工头”后,林连生跑得比以前更勤了。
是什么原因让60多岁的林连生干劲如此大?原来,今年2月11日,一项名为“大园区小业主”产业发展利益机制创新试点在林连生务工的猕猴桃产业园区启动,来自绵竹遵道镇、九龙镇的百余位农户与四川华胜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绵竹市瑞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签约,以20亩为一个生产单元承包下来进行种植和管理。林连生是首批签约农户,一下子从打工仔变成了小业主。
林连生告诉记者,打工仔时代,农户在基地务工领的是死工资,“不论做多做少,每天都是30元。”
四川华胜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白峰告诉记者,新机制将改变上述状况。据了解,农民签订劳动承包协议后,公司对每个承包单元进行统一农业投入品投入、统一培训考核、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水肥土管理、统一种植技术措施,而承包者可以自主决定工作时间和劳动强度。
“最重要的是我们取消了‘死工资\’制度,转而对承包人的种植情况进行绩效考核。”白峰介绍,对每个承包单元,公司将付给每位承包人每月1000元的基本工资,并给各位承包人布置12项农活,考核合格后年底再支付8000元的绩效提成。“如果考核不合格,就扣发相应绩效提成,但不会影响基本工资。”
积极性被调动起来,白峰透露,在2月11日举行的集中签约仪式上,有农民承包了上百亩猕猴桃园,甚至把亲戚朋友都请来帮忙。
林连生承包的是自家门前的20亩猕猴桃园,他为记者算了一笔账,不论猕猴桃种得怎样,自己每年都有保底的12000元收入,如果完成考核还能获得最高8000元的绩效奖励,收入比起以前务工来说增长不少。
白峰坦陈,公司目前正在对各位承包农户展开培训,因此今年的考核项目几乎没有风险,并基本与市场表现和产品质量脱节。“考核是手段,不是最终目的。”白峰告诉记者,希望通过这一创新的公司农户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从“地里要食”转变成“主动找食”,成为会管理、有技术的新型职业农民。“到那时,我们会逐步把绩效考核与果品质量、产量等指标挂钩,引导他们与企业共同发展、利益共享。”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王域西自从用上了“135工作法”,绵竹市剑南镇党委副书记蔡觉德觉得,基层党建工作也可以搞得很实在。“基层党组织建设有三难,活动组织难、队伍管理难、作用发挥难。”绵竹市委组织部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