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瓦白墙、小桥流水、绿树成荫……近日,当记者走进绵竹市汉旺新镇,错落有致的小溪流水,四通八达的宽阔街巷,居民区、医院、学校、农贸市场等市政设施镶嵌在绿化之中,各种公共配套设施一应俱全,置身其中,一派江南小镇的温馨景象。
今年,汉旺镇探索推行“业主委员会”的农村社区管理服务机制,让大家的事情大家办,这为新镇注入了新的血液,生活更社区化,环境更田园化。汉旺镇,已由震前川西坝子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落,转变成为一座富有江南风格的现代新镇。
小区:有了业委会环境大变样
走进汉旺新镇“民福C区”,一排排四层的白色小楼与成荫的绿树掩映成趣,青白相间的颜色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显得格外清新雅致。老人们三五成群,在方亭下喝茶、聊天,还有一些居民在悠闲地散步,个个脸上都洋溢出幸福的表情。
眼前的一切,让民福C区业委会主任薛兴洪感到欣慰。他告诉记者,2010年小区建好居民入住后,不时会出现对物业管理方式、服务态度不满意的声音,“当时小区绿化就是一个‘老大难\’,草长得比人还高。” 薛兴洪回忆道,为了维护业主的利益,由政府牵头,小区业委会于2013年6月成立。“成立业委会,最终目的是为了向老百姓提供一个说话的服务平台。”汉旺镇党委副书记刘光辉解释。
成立之初,业委会的成员们还不了解怎么发挥其真正作用,便自发前往绵竹其他集中居住小区“取经”,并通过阅读书本知识、网络查找资料等方式逐步了解和掌握业委会的工作和内容,“可以说,成员们从以前的‘门外汉\’变成了现在的‘专家\’,很好地解决了不少居民的实际问题。”业委会委员袁加兴还记得,业委会办的第一件事就是替换物业公司,改善小区环境。
自业委会成立后,小区逐渐旧貌换新颜。记者在该小区看到,道路平整通畅,休闲花园清幽雅致,楼体粉饰一新,这都是业委会和物业及小区居民三方共同努力的成果。“在短短半年时间里,小区庭院更绿了,走廊的灯更亮了,楼道也更整洁了。”袁加兴兴奋地说。
薛兴洪表示,业委会下一步计划解决居民财产安全问题,与物业公司协商沟通,在小区设立自动防盗阀;为防止小区公共财物被损坏,敦促物业在小区内安装摄像头等。“我们的奋斗目标就是继续完善小区的基础设施,将其打造成为汉旺镇最洋盘的小区。” 业委会的成员们对小区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
政府:充分收集民声民意
在灾后恢复重建中,江苏无锡市援建的汉旺镇涅槃重生。新镇占地2.5平方公里,农村居民群众集中居住小区15个,1万多户农村群众由原来分散居住向集中居住转型。可是,问题也接踵而来。
如何加强对集中居住小区群众的管理与服务,尤其是如何转变群众的生活习惯?改善集中居住小区的生活环境?显然这需要对村级组织原有的管理服务方式,作进一步的完善和调整。为此,汉旺镇政府积极探索一种切实可行的新办法。
今年年初,为更好地为居民解决实际问题,维护居民自身权益,汉旺镇政府结合本镇实际,决定在全镇推行“业主委员会”的管理服务新模式,在每一个集中居住小区都组建起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业委会。
目标既定,需具体的措施加以落实。前期工作中,该镇政府分管领导组成6个工作领导小组,分别深入小区调查研究,挨家挨户征求意见,进行相关知识宣讲宣传,并提出申请报告,成立筹建组选举业委会委员。业委会运行中,为规范业委会的管理服务行为,政府还根据干部工作分工,安排干部各联系几个小区业委会,随时动态掌握小区管理情况,指导处理相关事宜。截至目前,全镇15个小区基本建成业委会。
刘光辉告诉记者,在以前,不少村民认为,环境卫生整治、社会治安管理、道路绿化建设等涉及面宽的事,是上头安排的,是干部管的事,跟自己无关。同时,由于没有充分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有的村民总觉得干部办这些事,多半会有什么“猫腻”,即便村组干部下了很大决心,百般解释,也会因为推行难度大,半途而废。通过推行“业主委员会”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收集民声民意作用,直接把小区具体事务,与群众面对面商量,具体怎么办都在小区业委会上沟通落实,而且说好就办,办起来就要有结果。对此,刘光辉深有感触:“我们通过推行这种工作模式,把以前镇上想办好又不好办、群众参与积极性不高的事办好了!”
谈及新镇未来的规划,刘光辉侃侃而谈:“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打造商业和生活及养老等配套软件设施,让新镇恢复生气。同时,也继续利用好业委会这个信息收集平台,办好政府的工作,为老百姓谋好利服好务。”
本报记者 孙祯
新闻推荐
杨庆富代表:加快建设中金快速通道。本报记者程果摄刘兵代表:优化发展环境,推进城市转型升级。本报记者文潇摄程玉兰代表:继续加强秸秆禁烧工作,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技术。本报记者程果摄曾清荣代表:既要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