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由于道路条件的制约,绵竹市九龙镇白玉村的村民们除了种点粮食,就是外出打工,经济相对落后。近年来,该市不断加大对改造乡村道路的资金投入,尤其是今年更将改造农村机耕便民道100公里写进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乡村道路面貌正在发生改变,不仅方便了村民们出行,更大大方便了农机作业,提高了农业机械化率。
目前,白玉村境内的乡村道路早已实现了硬化,村里正在大力发展猕猴桃种植,全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新公路给生活带来的便捷。“有了四通八达的机耕便民道,如今‘果子出村不再绕,农机下田不再难\’,我们终于实现了规模种植,看到了致富奔小康的希望。”看着田里成片的猕猴桃,村民们乐开了怀。
其实,不光是白玉村的村民感受到了农村机耕便民道改造工程带来的便利,在绵竹,几乎每个乡镇的村民都享受到了这一惠民工程。
“这一片的农田不当道,以前收割机根本就开不进来,每到播种、收获季节只能靠人工去抢种抢收,费时又费力。”孝德镇金星村的王大爷告诉笔者,今年春季镇村实施农村机耕便民道改造项目,拓宽、硬化了原来的老机耕道。
“往年的‘双抢\’全靠人工,需要大半个月才能忙完,今年路通了,收割机能下田了,连种带收不到一周就忙完了,真是大大节省了劳动力,轻松多了。”王大爷笑道。
在农村机耕道路改造施工现场,工人们正在硬化原来的机耕道,运送沙石混合水泥浆的车辆来往穿梭,为民铺就的“幸福路”在工人们脚下一米一米地延伸着。 据了解,今年上半年,绵竹市已改造农村机耕便民道60.51公里,全年预计共改造农村机耕便民道109公里。
肖勋
新闻推荐
10月30日,绵竹市孝德镇年画村村民观看菊展。由绵竹市孝德镇年画村当地农户合伙举办的首届菊展将于近日开门迎客。据悉,绵竹年画村展区的菊花有20多万盆、13个品种、30多个花色,花期约2个月,为秋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