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我们的基本职能是管好干部,像上班时间玩游戏这类以前习以为常的现象,我们就要明确告诉干部:这些事情不能做。”绵竹市委常委、纪委书记张启兵说。
“@绵竹效能”采取全开放式运作——只要群众@我,必然件件有回复。直面网友、高效办件,绵竹“效能哥”名声越来越大,而今已成为群众反映社情民意、投诉作风类问题的快捷渠道,截至7月12日16:00,“绵竹效能”微博共收到微博件170件,已办结160件,办结率为95.3%,拥有粉丝数量747个,发布微博426条。
“效能哥”剑指机关单位“庸懒散”,“年画妹”则和风细雨地将党风廉政建设的信心植入大众心底。
近年来,绵竹利用独特的年画优势,创作出一批廉政年画。莲——清白,类似的元素被带入年画之中,成为廉政文化的独特载体,以年画墙、廉政屏保、廉政景观、廉政公益广告等形式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家庭、进景区、进医院。将廉政建设与大众文化深切融合,涵义深刻又生动鲜活,受到了社会各界的赞誉和认可。
他们进而打造了汉旺“清风苑”、九龙“清涟溪”等5个特色鲜明的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和党风廉政教育基地、廉政年画创作基地,不断扩大廉政文化的影响力和覆盖面。2011年5月,绵竹市被评为“四川省廉政年画创作基地”。
“效能哥”、“年画妹”有点像绵竹纪检监察工作的形象大使,刷新了刻板冷漠的群众印象,其背后则是一群为之付出艰辛努力的纪检监察干部,但他们说,累得很值,拓展了群众诉求渠道,传递了社会正能量。
让眼睛多些再多些
赢得群众信任,根本在于沉下去做实事,并且还要做巧事。绵竹“让一把手直面大众评审”的创造性做法让他们在系统内和群众中得了高分。
今年2月26日,在绵竹市纪委第十二届三次全体会议上,绵竹市卫生局、经信局、剑南镇和清平乡4名“一把手”现场述职述廉并接受来自社会各界的特邀监察员、纪委委员、各乡镇纪委书记、市级各部门纪检监察负责人共计150余位“大众评审”的询问和评议。如果统计出来的满意度低于70%,就要接受诫勉谈话。
台下的150多双眼睛盯着,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问题“砸”向台上,久经沙场的“一把手”们不免也被“激出一身毛毛汗”,一位参加现场考评的干部事后说。
张启兵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各个乡镇、部门的“一把手”权力很大,“离上级监督太远,同级监督又太软,我们要想办法确保这些高风险环节不出问题,要让他们清楚,有很多双眼睛在看着他们,一旦发现问题,惩处决不手软。”今年1-6月,绵竹市纪委监察局立案36件,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89%,36名干部被查处,其中涉及科级干部7人。
对干部的监督严一点,群众的信任度就高一点,离群众的距离也就近一点。这个理念在激发村(社区)监委会的作用上也收效甚好。
作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绵竹市共154个行政村和45个社区全部成立了监督委员会,按“六有”标准配备——“管理有组织、工作有制度、办公有场所、对外有牌子、监审有公章、活动有记载”,并落实了成员误工补贴,对先进监委会予以奖励等措施,完善的制度保障让村监委们直起腰,敢管事。
2012年12月,新市镇文昌社区要对城镇居民低保对象进行集体决议,针对群众反映的开着小车吃低保、年轻体壮的居民也吃着低保的现象,社区监委会经过调查核实,建议社区“两委”对不符合条件的24名有车和年轻人员予以清理和调整,维护了社区居民的利益,也拉近了党群、干群关系。
绵竹市纪委监察局大兴亲民为民之风,扎实开展“纪委书记下基层”活动,通过调查走访、带案下访、定点接访、明查暗访,解决群众投诉举报类问题10余起,处理4人。
开展“走基层、建台账、惠民生”、“挂包帮”等活动,选派23名纪检监察干部驻村挂职,与150余名困难群众结上“一帮一”帮扶对子,下乡帮扶3500余人次,面对面为群众做好事490件,受到广泛好评。
桩桩件件让老百姓清楚地看到,有一支队伍在监督着干部工作是否清正,作风是否清廉;有一支队伍在真心实意服务,扎扎实实做事。
张启兵告诉记者,绵竹市委、市政府今年下了大决心,针对矛盾比较突出的农村“三资”(资金、资源、资产)管理做了全新的制度设计,目前正在试点,换届上来的村干部将完全按照新规则开展工作。新设计收效如何,令人期待。
新闻推荐
“保障通信畅通 是我的职责” ——记德阳移动绵竹分公司赴清平抢险小分队队员汤炳富
汤炳富徒步穿越清平。高川摄进入7月后,连续的暴雨让进入绵竹市清平镇的唯一通道——汉清路被洪水冲断,使得全镇通信受到影响。为了尽快恢复清平的正常通信,7月15日,德阳移动绵竹分公司副经理汤炳富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