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绵竹法院在前期制定八项措施,全面铺开创建工作和签订共建协议书,共推建设工作的基础上,结合“无讼社区”建设目标,采取“六强化”措施,扎实推进“无讼社区”创建工作。
强化主动汇报,积极争取领导和支持。各法庭在具体的工作中,主动将“无讼社区”建设目标、工作要求和具体举措等向辖区镇(乡)党委政府作专题汇报,积极争取辖区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支持。目前,绵竹法院已在该市建立了第一批“无讼社区”十个共建试点社区,其中金花镇三江社区和新市镇新胜社区已被绵竹市政法委确定为十个试点中的两个重点培育点。
强化活动宣传力度,提高群众的知晓度和参与度。绵竹法院从社区(村)实际出发,利用宣传栏、广播站以及发放公开信等方式,抓住农村赶集等人口集中的时机,将“无讼社区”的基本涵义、创建的现实意义、创建活动的要求以及取得的成效等进行全面介绍,切实提高人民群众对此项活动的知晓度,从而引导群众支持、参与“无讼社区”创建工作。
强化法制教育,引导群众理性解决纠纷。多渠道、多形式加强法制宣传,提高群众法治意识;注重道德教育,大力倡导中华民族“和为贵”的优秀思想,引导群众形成理性的纠纷解决观念;通过报纸、网络和短信等以案说法,生动形象地向群众介绍仲裁、调解、协商等非诉讼解决纠纷方式的基本情况和做法,使群众了解非诉讼解决纠纷方式所具有的高效、便捷、经济等优势,引导群众自觉选择非诉讼方式化解矛盾纠纷。
强化业务指导,将创建工作与完善诉调对接机制相结合。坚持“不缺位、不越位、不错位”的原则,加强对人民调解组织的业务指导,提高人民调解化解纠纷的能力;依法及时确认人民调解协议,把创建“无讼社区”与加强人民调解指导、完善诉调对接机制相结合,力争将大量纠纷化解在诉前。自共建工作开展以来,各人民法庭累计指导、参加人民调解工作16场(次)。
强化法官驻社区(村)工作制度,实现群众与法官沟通“零距离”。深入开展法官进社区(村)活动,设立社区(村)法官工作站,定期到社区(村)开展工作;设立法官信箱,确定社区兼职联络员,方便社区(村)居民及时向法官反映矛盾纠纷和对法庭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在巡回法庭制度基础上,根据社区(村)的不同情况,加强巡回审判力度,在社区内设立巡回审判点,以便就地解决纠纷。目前,全院十个共建点已全面完成了“社区(村)法官工作站”和“法官信箱”的挂牌工作,日常工作全面铺开。
强化信访接待工作,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各人民法庭主动“走出法庭,进入社区(村)”,变坐堂接访为巡回接访,充分利用社区(村)法官工作站和巡回法庭等平台,加强与人民群众的沟通交流,及时与社区和有关部门沟通协调,及时介入并协助处理突发性、群体性事件,引导当事人合理表达诉求,尽最大努力减少上访事件的发生,为基层组织排忧解难。 张永洪
新闻推荐
“幸好我们撤离了,不然后果不堪设想。”9日晚,被转移到村委会应急避难场所的绵竹市清平镇棋盘村1组村民付元波坐在村委会会议室里看电视,看到窗外如注的暴雨他发出了这样的感叹。8日至9日,清平乡圆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