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 本报记者 唐茂
“以前,每月一次,不到镇上就到绵竹市上去上访;如今,居民们的心与政府的距离拉近了,积极主动参与社区组织的各种活动的人多了。”5月24日上午,绵竹市剑南镇紫岩社区的老上访群众代表江国安谈到社区两年来的显著变化如是说。
剑南镇紫岩社区现有居民5000多人,是1996年从剑南镇的16居委会转过来的,此前他们的主要居民是绵竹东北乡月亮村的1、2、6组的1093名统征土地的“农转非”人员。1992年土地统征后,“农转非”人员安置到绵竹的各个集体企业,都在短时间内陆续下岗失业。再者这些群众的“两保”和社区原来在紫岩小学围墙边的25间门市的账务等问题,社区居民和居民代表多次上访。
面对群众的诉求,剑南镇党政领导毫不回避问题和矛盾,主动多次深入居民中了解其想法和诉求,并组织社区居民代表与其沟通、对话、协商。在社区居民代表任全德眼里,在随后1年多时间里,剑南镇的党政领导多次放弃星期天休息来社区走访调查,与居民沟通共同寻求解决的办法,镇上又及时与有关部门沟通,并争取绵竹市委、市政府的支持。对于该社区居民反映的问题和诉求,从居民到社区、到镇上,经过市、镇、社区研判,寻求解决的意见,又反馈到居民中。如此多次的沟通协商,一件一件地加以认真解决,做到既合理,又合法,还要经受时间和历史的检验。
同时,镇上、社区积极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由于地势低洼,每到暴雨洪水季节,这里的172户居民的房屋受到洪水的威胁。而且由于暴雨,这里居民的生活用水也受到影响。在2011年,市、镇结合城中村改造,对这个区域中居民的房屋实施搬迁,搬到金陵月亮湾小区。社区居民黄定全回忆到,在2005年的暴雨时节,她的母亲是被社区干部从低矮的危房里背出来的,现在居住的是宽敞明亮安全的楼房,每到大雨时节不再犯愁了。“5·12”地震后,镇上对紫岩小区居民的房屋外墙实施了风貌改造,还举办了社区再就业培训班。
信息的沟通、政策的透明与公开、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加以解决,赢得了群众的理解与信任,拉近了群众与党委、政府之间的距离。而今,居民主动参加社区的公益活动的多了,并主动积极想办法,加强小区居民自治,建设和谐社区。当“4·20”芦山地震发生后,该社区的居民积极踊跃献出爱心。95岁已经双目失明的车述清老人捐出省吃俭用节省的100元,曾经为云南彝良地震灾区捐款500元的退伍老军人陈永生这次又捐出500元……
剑南镇党委书记张成华深有感触地说:“只要干部用心做事、用心谋事,面对问题直面想办法去解决,政府和群众互相换位思考,多沟通协商,依法、以理去协商解决,大多数群众会满意的,再难的事都会有解决的办法。”
新闻推荐
7月15、16日,两场生命接力在绵竹清平与高川的大山之间相继展开。孟仁良是清平盐井村的村民,7月8日,刚刚做完手术回家还处于修养期的他突发病情,因为暴雨洪灾使清平通往外界的道路中断,在卫生院住院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