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江爽
城市标识,是一座城市文化的概括,是一座城市精神的象征。历时9个月,经历了德阳城市品牌形象现状综合调研、城市品牌形象定位研究、德阳城市元素征集、城市标识设计、社会公示及向社会各界进行介绍说明六个阶段的德阳城市形象标识、宣传语终于出炉。
一流水平规划城市形象
“提到三星堆,大家肯定会想到广汉;说起白马关,自然而然地想到罗江。而好多外地人不知道,这些都在德阳境内。”说起德阳的知名度,有人举了这么一个例子,“这说明德阳未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推广,换句话说,大德阳的整合度不够、聚集度不高,不利于整体形象打造。”
通过网络媒体传播分析,把德阳与绵阳、哈尔滨、沈阳(前者为相邻城市,后两者同为重工业城市)作比较,可以看到,哈尔滨的关注度最高,其次为沈阳、绵阳,德阳排在最末位。对于现如今的德阳来说,在新时代参与城市经济、文化、旅游等各方面竞争中,迫切地需要用城市形象标识来提升城市的吸引力、凝聚力,为城市综合实力的不断提升提供精神动力。另一方面,德阳市委七届二次全会提出,到2020年,德阳文化改革发展走在西部地区前列,努力建成中国西部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文化强市。德阳亟需一个特征清晰的符号对外传播。
为此,市委宣传部与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城市品牌研究室合作,共同实施德阳城市品牌形象战略规划项目,全方位规划德阳整体城市形象。项目专家由清华大学10余名国内外知名学者、教授组成。组长由清华大学公共关系与战略传播研究所所长、城市品牌研究室主任、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副主任、我国城市品牌与文化产业领域知名专家范红教授担任。范教授领衔的项目组曾承担了北川、东莞城市形象整体规划,广州外宣形象规划,北京东城区旅游文化形象规划,重庆九龙坡区和涪陵区品牌形象规划,广东省国际形象规划等数十个项目。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市委书记李向志多次会见专家团队并交换意见;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新有专门接受专家组的访问,两位领导对几个主要阶段的工作都给予重要批示。市级四大班子相关领导多次听取专家组汇报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全面科学定位城市品牌
如何定位德阳形象?来自清华大学的专家表示,德阳的形象定位一是要着眼于历史、现在和未来发展;二是要体现城市的核心价值。
“一提起德阳,您首先想到的是?假如把德阳城市比喻成一个人,你认为应该是什么?”去年下半年,不少市民收到了这样一份调查问卷。
项目组根据德阳现状,从12个方面科学制定调查问卷,面向德阳全市各县(市、区)居民发出1800份,回收有效问卷1592份。调查结果显示,60%的群众对德阳的第一反应是“重工业城市”,有50%以上的群众认为德阳更像是一个“生机勃勃的青年创业者”。
“到底是继续强化‘重装之都\’的品牌形象?还是寻求塑造新的品牌形象?”这也一度让专家们很为难。
“德阳的知名度低,知名度仅限于重工。”项目组专家表示,“重工业品牌对国民经济发展意义重大,但这些技术装备并不直接与普通社会民众发生接触,对普通民众的生活不构成直接意义,以此来构建城市品牌,难以构建起一个对普通大众来说是清晰有效并具有吸引力的形象。”
而当前,德阳正大力实施“一三五八”发展战略,以亭江新区、旌东新区为“两化”互动载体,建设现代服务业、高端服务业聚集,宜业、宜商、宜居的现代城区;中心城区建成百万人口大城市框架,建成四川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和山水宜居城市,并主动融入成都,推动成都经济区1+7合作框架协议的全面落实。
专家组先后7次赴德阳市开展工作,深入6县(市、区)广泛调研。2012年8月20日上午,专家组与市委宣传部相关人员一同实地考察中江;20日下午,深入罗江白马关、李调元博物馆、太平廊桥、潺亭、新农村基地实地探访。21日上午,实地考察绵竹市博物馆、诸葛双忠祠、绵竹市博物馆、绵竹市年画村;21日下午,实地考察旌阳元代龙护舍利塔、回族社区、一门三孝、东湖乡石桥社区等。22日,实地考察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等。专家组一行还实地考察了位于德阳市的中国第二重型机械集团公司、东方电机厂等重工业基地。每到一处,都对各县(市、区)的主要领导进行了专访,并与相关人士进行深入交流。期间,共召开各界人士座谈研讨会13次。
经反复论证,专家确定了德阳城市形象定位方向为:古老文明与现代文明相融合的城市;传统价值与时代精神相映衬的城市;田园生态宜居的城市;多元文化交融的城市;发展强劲动力十足的城市。
正如一个民族要有民族精神作支撑一样,一个城市不可或缺自己的城市精神。经过专家调查,德阳城市精神为奉献、创新、感恩、包容、诚信。
广泛征集城市元素
城市元素是塑造城市品牌的基础。
2012年10月,市委宣传部和清华大学共同开展“寻找最靓丽的名片--德阳城市元素征集活动”,面向全社会广泛公开征集“德阳元素”。截至当年11月, 有近万人参与此次活动,受到推荐的德阳元素多达400余种,全面覆盖德阳从历史文化到现代文明、从地标建筑到特色植物、从生活方式到杰出人物等各个方面。
“除了德阳本土的,还有包括沈阳、青岛在内的全国各地的群众积极参与,这本身也是对德阳的一次推广。”相关人士表示。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按照网络投票和集中评审各占50%的规则,经过“400进200”、“200进50”,“50进20”的多轮筛选、层层淘汰,本次活动最终推选出的20个“德阳元素”是:三星堆古蜀文明遗址、重装制造业之都、特色新农村、巴适安逸好家园、“5·12”地震遗址群、中国年画之乡、德孝文化、白马关-庞统祠、德阳文庙、德阳石刻艺术群、旌湖文化长廊、民俗文化节(系列)、英雄黄继光、名酒剑南春、德阳钟鼓楼、民航飞行学院、川菜之父李调元、中国雪茄之乡、西川佛都、芍药花之乡。其中排名靠前的元素是:三星堆古蜀文明遗址、重装制造业之都、中国年画之乡、白马关-庞统祠。
这20“德阳元素”涉及生态与景点、节庆、民俗、城市精神与态度、产业经济、历史、人物、动植物等类别,前5个元素是从德阳全市的角度概括提炼,后15个元素则是针对地域特色,对各县(市、区)作了均衡考量。这些元素既反映德阳深厚的人文历史底蕴,又体现德阳现代经济特色,既有具体的建筑地标,也有抽象的城市精神风格,基本涵盖了德阳方方面面的特色和亮点,每一个元素都是德阳的亮丽名片,反映了这个城市的独特感召力和内在凝聚力。
“一主两辅”不同场合“代言”
在20个“德阳元素”的基础上提炼、升华,并征求有关专家、学者和德阳市有关人士意见后,项目组形成了20多个《德阳城市品牌沟通口号和城市标识方案》。向市领导、专业人士、部分市民反复征求意见,经过多次修改,最终提交三个方案经市委主要领导审定后,向社会公示。2月4日至2月22日,三个方案面向全社会公示,征询广大市民的意见和建议。
3月18日,德阳市召开了城市品牌形象战略规划说明会,向社会各界人士代表介绍城市标识方案。3月19日,市委常委会正式审定通过。“古蜀之源 重装之都”为德阳城市主标识;“古蜀风华 阳光之都”、“大德如阳”为德阳城市辅助标识,辅助标识将配合主标识分别在不同领域和时段使用。4月2日,新闻发布会召开。德阳城市标识有几个特点:一是特征鲜明;二是时尚国际;三是体现了德阳历史、现在和未来发展的统一;四是体现了德阳本土认同与对外传播的统一。
据了解,“古蜀之源、重装之都”的释义为大型的装备制造企业带动了德阳经济,提升了德阳的城市地位,同时又是有着三星堆古蜀文明、三国文化、德孝文化等一系列历史古迹和非物质遗产的文化名城;其标识整体采用圆形构造,既有圆融之内涵,又取太阳之象形,呼应德阳之阳字。图形的左半部分是一个齿轮形状,代表了德阳重型装备制造业之都的地位。图形的右边上半部分是古蜀字之象形,寓意德阳是古蜀文明的源头;下半部分的图案则是三星堆面具,代表着德阳最为宝贵的文化遗产——三星堆遗址。
“古蜀风华,阳光之都”释义为“古蜀风华”标明了德阳地理位置和悠久的历史文化,“阳光之都”则蕴含了“大德如阳”的包容、汇聚和普照之意,充满活力和乐观向上的市民精神,蒸蒸日上的城市发展建设等三层含义;其标识整体设计为阳光普照的形态,同时用三个符号将德阳最有代表性的三个元素表现出来:齿轮象征着现代制造业之都;三星堆面具代表着古蜀文明源头;山水形象象征着德阳生态宜居、幸福安康的城市氛围。
“大德如阳”则突出了对“德”、“阳”二字的认知传播效果,有加强记忆的功能,着眼于提高德阳城市名称的知名度,也寓意着德阳的包容、大气、厚德和充满阳光活力的城市精神;其标识将“德”、“阳”二字以文字加图像的方式巧妙结合为一体。其中“德”字的构造是运用中国书法草书艺术将德阳下辖的六个县市区名称的第一个字都融合在一个“德”字中,寓意着各个县市区以德阳为核心,构成一个有亲和力的大家庭,标识背景采用阳光普照和散发层层光晕的图案,构成一个色调统一、画面清晰完整又富于变化和朝气的整体图像。
新闻推荐
我公司受委托定于2013年5月14日上午10:00在绵竹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拍卖大厅举行拍卖会,公开拍卖以下路段路灯杆广告位三年经营权:标的1:南京大道第一标段(西二环路至南门口红绿灯),灯杆数量86根;标的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