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的年画产品市场低迷,是历年来行情最不好的一年。”1月9日,记者见到市人大代表、绵竹市三彩画坊创始人之一的贾君说道。该画坊是由贾君三姐妹共同经营的一个专业设计加工、制作经营绵竹年画产品一条龙的生产经营作坊。她们把古老的年画嫁接到现代产品当中,除简单的门神外,还使绵竹年画成为有文化内涵的土特产,开发出刺绣年画、年画衫、年画册、年画贺年片、年画挂历、年画书签等,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日常艺术品。
贾君称,自己能成为市人大代表非常高兴,这种荣誉对她既是鼓励也是鞭策,她作为一个年画创作人,要把在绵竹从事年画工作人的心声带到会上去。近年来,德阳、绵竹两级政府都很重视文化产业发展,出台了很多政策,也搭建了很多平台,像绵竹年画村、剑南老街等作为文化产业精品打造,发展得有声有势。如今,绵竹从零星的几家年画作坊发展到现在的二三十家,文化产业具备一定的规模。但规模发展起来后,如何经营与管理,文化产业人才如何培养,产品销路如何走得更宽?摆在了每一个从事年画人员面前。为了向上传达从事文化产业人员的心声,在去年的市人代会上,贾君提交了《培养年画产业人才》和《年画产业经费的支持》等议案。
“2012年的年画产品销售行情是最不理想的一年,据我了解到,绵竹很多家画坊的年画产品销量都有所下降。而据我调研分析,是受近几年国内外宏观经济大环境影响和人们的文化消费意识的改变,使整个文化产业有所下降。但其中也不乏存在自身主观因素影响。比如,年画产品在当地的价格混乱,作品抄袭,恶性竞争等,这些都缺乏行业的有效管理。虽然如今形势不好,但是我们更要重在自身找出路。”贾君称,目前,年画产品大多是单位购买和集体团购,没有真正走上市场化,销路太窄。要想打开市场,必须走产品创新和市场化发展。所以,这次的人代会上,我想提的便是文化产品如何走向市场化。这其中需要政府给予大力支持,搭建平台,提供对外信息,对外有力的宣传,从而让年画产品能真正走出川,走出国门,获得更大的市场。
本报记者 陈晓霞
新闻推荐
(记者郭丽娟)怡人美景四季有,最是梨花怒放时。在这阳光明媚、草长莺飞的美好时节,昨(13)日,以“酒乡画城·山水绵竹”为主题的2013四川花卉(果类)生态旅游节分会场暨绵竹市第十五届梨花节在绵竹九龙镇悦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