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晓霞
冬季农闲时节,农民们在忙啥?带着这样的疑问,1月22日下午,记者在绵竹市板桥镇柏杨村农家书屋看到,村民们正捧着各种书籍忙着为自己“充电”。“最近两年,到我们村来承包土地种菜的老板越来越多,在他们的带动下,我也承包了50亩土地种起了蔬菜。”当地村民周丹告诉记者,他经常利用闲暇时间到农家书屋找一些关于种植的书籍来看,不断提升自己的种植技术。
“到农家书屋前来看书、看报或者借阅书籍的村民经常是走了一批又来一批。”柏杨村村支部书记高洪发称,“我们这里的书籍虽然不多,但是种类还是很全,从国家大政方针到农村风土人情,从优生优育到种植管理等书籍应有尽有,但老百姓最感兴趣的还是《畜牧养殖实用技术》等关于种养殖技术的书籍。”
记者走访绵竹市多家乡镇看到,以往农闲时节随处可见的“搓麻”情景,如今已经淡化了。眼下,农民的生产、发展观念已经悄然发生着转变,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利用农闲时节为自己“充电”。
“现如今,政府和农业部门越来越关心我们农民的增收问题,经常送科技下乡,村里举办的技术培训和学习交流活动越来越多,内容也越来越实用。”周丹说道。今年,绵竹市农业局利用农闲时节深入村组大力开展“阳光培训”,为广大农民送去了实用的农业科学技术。
农民“充电”忙的情景同样出现在去年12月份,绵竹市广济镇中心村举办的一场科学技术培训会上。当天,从四面八方赶来的村民,挤爆了培训教室,板凳不够,村民就干脆站在一边“旁听”,其火爆的培训场面让农业部门人员感到惊喜。
“我们虽然种植了多年的蒜台,但是产量一直得不到突破,甚至有时候产量还会下滑,所以今天特地赶来咨询下老师问题到底出在哪。”刘大姐一边听课,一边认真地做着笔记。“现在农民的学习意识很强也很主动,不像往年到了农闲时候很多人都不愿意参加学习和培训。”绵竹市农业局科教站站长陈琼英称,现在村民观念意识已经发生了变化。
据了解,村民们除了积极参加市镇两级政府及各部门组织的培训外,还经常利用农闲时节主动进行学习。今年1月13日,在当地农业部门的组织下,绵竹市的食用菌种植大户前往金堂进行了食用菌种植的考察和学习。
新闻推荐
3月15日,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队伍来到绵竹市绵远镇,为当地群众提供政策问答、免费诊疗、科普知识宣传、法律讲解与援助、健康咨询、计生服务、种养技术培训等服务。活动共发放文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