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杨院长,是他千方百计帮助我儿子找师傅学技术,现在儿子工作有了着落,每月能挣到2000多元工资,家里的困难基本上解决了,我也能安心照顾瘫痪多年的妻子了。”绵竹市绵远镇广西村15组村民邱泽辉如释重负地说。
“孙女现在好像变了一个人似的,比过去听话多了,勤快多了,考试尽是90多。多亏了她马孃(法院马旭华警官)三天两头给她打电话,还给她买了很多学习用品和书籍。”广西村22组村民邱凤珍老人满脸喜悦地说。
“今年稻谷丰收,多亏了这条排洪沟。”广西村8组村民汪显富指着眼前整修牢固的官河宋堰尾渠感慨地说。“以前每年沟渠两岸的水稻多次被淹,收获很少,是镇党委政府和市法院领导今年花大力气整治了这条泛滥成灾的沟渠。”
这是记者11月19日在绵远镇广西村走访时的所见所闻。
2012年春节刚过,联系绵远镇广西村的市法院领导便风尘仆仆地来到广西村,与村“两委”班子一起围绕经济发展、村民收入、困难群体、重点信访、水利设施建设、子女上学、医疗卫生等事关群众生产生活的热点难点问题多次走访、座谈,摸清吃透村情,制定了2012年“挂包帮”工作计划,从组织党建、经济发展、关注民生、法律援助四个方面细化了活动措施——一是以“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载体,与广西村党支部开展结对共建工作,帮助联系村抓好基层党组织队伍建设,创新社会管理,努力提高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办事效能。二是以“产业发展”为载体,本着输血与造血相结合、转变观念与具体帮扶同步走的办法,理清帮扶工作思路,确定具体帮扶任务。资助20000元资金用于广西村农田水利灌溉基础设施改造;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当地资源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特色种植和特色养殖,增加农民收入。仅引导和帮助农民种植特色秋菜一项,就为当地农民人均增加收入200元以上。三是以“民生建设”为载体,尽力协助广西村关心留守儿童、孤寡老人,解决困难群众生活生产等现实困难和具体问题,对该村4名单亲家庭儿童进行心理咨询,对6名学习成绩较差的留守儿童进行学习辅导,帮助困难群众解决资金短缺、种植养殖技术缺乏等问题。今年2月至10月,院党组书记、院长杨三荣率院中层以上干部先后5次看望慰问了该村15户困难户,送去了粮油肉等慰问品和化肥、地膜等生产物资合计人民币12000余元,慰问金6000余元。四是充分利用部门自身优势深入开展“司法为民、共建和谐”活动。通过法律宣传,让干部群众学法、懂法、守法,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通过法庭下乡,解决了吉兆村三组赖老伯老有所养的问题;通过法律援助,帮助广西村6组杨正万解决了车祸遗留问题。
本报记者 林涛 通讯员 王萍 李旭华 尹作超
新闻推荐
日前,市红十字会在绵竹市绵远镇组织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血样采集活动。当天,来自该镇的机关、村(社区)干部、教师、医生和普通老百姓约60人成为捐献造血干细胞志愿者。李旭华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