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小华,男,59岁,绵竹市林业局工程师。从1990年,他就开始资助本地贫困学生上学,这条捐资助学路一走就是二十余年。
1990年的一天,安小华的一位教书的亲戚无意间谈到一个优秀学生由于家境贫寒,即将面临辍学感到十分挽惜。安小华听后立即对其亲戚说,他愿意拿出钱来帮助该学生完成学业。安小华的捐资助学就是从这时开始,每年他用于捐资助学的费用高达15000元,二十年累计下来约有二十多万元。
安小华为人低调,对其助学一事不愿多谈。只是说,他曾经也困难过,深知苦日子的滋味,现在自己条件好了,应该帮助困难的人,特别是那些困难学生,不能因为家庭困难而失去成才的机会。
捐资助学的开始几年,安小华主要的资助对象是家庭困难的小学生、初中生,后来,随着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他主要捐助的学生转变为家庭贫困的高中生。他资助学生的费用主要有五个方面:一是为困难学生代缴学费、给予伙食补助,每人每年两千元;对个别困难学生在大学期间还给予学费支持。二是对每年考上大学的被资助学生给予一千元的奖励,以此鼓励更多的学生刻苦钻研,努力成才。三是给予困难学生购买电脑等学习用具。四是为特困学生购买棉衣等生活物品。
安小华是工薪阶层,他的所有收入也是靠工资所得。由于要资助困难学生,因此他对自己十分吝啬,生活艰苦朴素,衣着简朴,他从不为自己添置新衣,很多时候他爱人看到他衣着简陋,实在看不下去了,才“强迫”他购买;“我多节约一分,就可以多支助一个学生。”在他资助的困难学生面前他又十分慷慨。电脑、衣服,上千元的学费,只要他的学生需要,他从不吝啬。
在安小华资助的学生中,有一人考上了清华大学,一人考上中国人民大学,还有多人考上了中山大学、西南师范大学等名校。很多被资助学生在考上大学、参加工作后,纷纷在春节、乃至中秋节回到绵竹看望他、感谢他!看到资助的学生纷纷成才后,安小华觉得他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那种成就感和欣慰感充溢着他的人生。
安小华二十年来从未间断的资助贫困学生的精神,深深的感动着其他人,包括曾经被他资助过、已经工作的学生,如今这些学生也加入到了助学活动中继承和传递着他的爱心。
新闻推荐
日前,绵竹市土门镇民乐村贫困党员宋加林的家属带着刚拿到的判决书来到市委统战部,向半年多来一直关心宋加林车祸案情并为其寻求法律援助的统战干部一一致谢。自德阳市启动开展直接联系服务群众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