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林涛 通讯员 李旭华 邱泽刚
“我想捐献眼角膜,这也算是对社会的一种回报吧。”10月23日上午,骨瘦如柴的王立生躺在在绵竹市中医院的病床上,用极其微弱的声音向记者道出了他最后的心愿,希望。
乡邻出钱出力送老人进医院
这几天,眼看63岁的绵远镇三泉村15组老队长王立生卧床不起,眼眶突然深陷,呼吸十分困难,而他没有兄弟姐妹,身边也没有亲人,乡邻们心急如焚、奔走相约,轮流到他家为他煮饭洗衣,端茶送水,还送他到镇上的卫生院看病拿药。听卫生院医生说,他的病情可能已经十分严重了,乡邻们潸然泪下。大家卖鸡蛋、卖鸡鸭、卖花生、卖谷子……纷纷为他筹钱,你50元,他100元……10月20日,大家合力将老人送到绵竹市中医院治疗。
多方努力促成父子相见
王立生担任队长20余年,一心一意为群众服务。他没有兄弟姐妹,妻子死得早,儿子还不到20岁就离开家,一直没有回来过,后来因误入歧途而身陷囹圄。如果父子俩不能再见一面,将成最大的遗憾。于是,乡邻开始悄悄运作此事。组上、村上的干部群众把申请交到镇上,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专题研究,镇司法所及时与绵竹市司法局和阿坝监狱取得联系,并与村组干部一起,前往阿坝监狱办理相关手续。10月23日,在多方努力下,老人的儿子真真(化名)来到医院探望父亲。儿子一进病室,老人暗淡、呆滞的目光顿时有了神采,一下子欠起身子朝儿子来的方向倾斜,老泪纵横。真真紧紧握住父亲枯瘦的手,泪流满面……好长一段时间后,儿子掏出纸巾为老人拭去眼泪,强忍着悲痛,哽咽着说,“爸,你要坚强,好好治病,等我出来……”在场的镇村干部、警察、乡邻的眼眶都湿润了。老人努力睁开眼睛,环视四周,微微做了个点头的姿势,表达对大家的万分感激之情。之后,他断断续续地对儿子说,“我这次生病……牵动了……好多人……,你要努力改造……争取早日出狱……早日成家……”儿子频频点头。
病榻上办理眼角膜捐赠手续
当天上午,10时30分左右,绵竹市红十字协会负责人如约来到老人的病房,把老人自愿无偿捐献眼角膜的心愿告诉真真,并征求他的意见。“我尊重父亲的选择和意愿,一切都按父亲的意思办。”真真说。随后,父子俩一起与红会负责人办理了自愿无偿捐赠眼角膜的相关手续。在申请表上按完最后一个手印后,老人微微地笑了,“这算是我这一生对社会的最后贡献了。儿啊,以后,就看你的了。”此时,真真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悲伤与悔恨,放声大哭……平复情绪后,他对在场的人大声说,“我一定要好好改造,将来像父亲一样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在场的人,都被父亲的善举和儿子真诚的忏悔而深深感动。
新闻推荐
编外民警孟骏,人不在“编”心在“编”,尽心竭力保平安。17年来,他在地处清平乡的深山老林里,以爱民为民为己任,唱响了一曲曲感人肺腑的奉献之歌。本报通讯员穆文本报记者邓天文陈晓霞在绵竹市清平乡,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