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棚花村是绵竹“沿山党建示范带”的组成部分之一,像棚花村一样,在绵竹,健全基层群众服务工作站网络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矛盾纠纷化解体系”建设的相关工作已经全面铺开:一方面,大力开展优秀干部与党员群众同行等活动,精心选派200名市级机关干部到199个村(社区)挂职开展工作。另一方面,在所有村(社区)建立了群众工作站,第一个村都有群众工作委员,由退休干部、入党积极分子担任。“他们的工作就是当好搜集民情的信息员、方针政策的宣传员、民意诉求的代理员和基层党建的引导员。”让绵竹市委组织部相关人士觉得值得一提的是,“矛盾纠纷化解体系”有效地为基层组织和广大群众解了不少难题,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你也许会说自己无法用眼睛看见这个体系,但在关键时刻你就能感受到它的力量。”
下午2点刚过,徐守荣、付尧蓉陆续走进年画村综合服务站,虽然此时并没有村民前来办事,但大家已进入工作状态。徐守荣的工作重点是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类,付尧蓉则负责党群和社会事务类。“我们现在是以村党支部为核心、强化村民委员会自治功能,实行监委会监督,综合服务站提供全方位服务。”让村党支部书记徐世鹏感受最深的是,在创新的“三委一站”组织构架下,全村的活力得到进一步激发,推动发展的同时也促进了和谐:“产业发展是我们村上的一项重要工作,为此,我们专门引入协会和专合组织参与社会管理服务,推动了农业产业、年画产业、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增加群众的收入。”徐世鹏介绍说,如今,全村人均年收入近万元。
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年画村体现出的效果正是孝德镇采取多种措施,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带领群众谋发展、求稳定,真心实意服务群众,帮助群众办实事的坚实堡垒的一个缩影。而就绵竹全市而言,以“基层组织建设”为“圆心”,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夯实社会管理创新的基础;大力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开展党员干部结对帮扶,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特殊人群帮扶体系”建设;开展党员群众大教育,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思想道德体系”建设;加强适应社会发展变化的制度建设,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成果巩固等一系列工作有序展开,牢牢抓住制约发展的“结”、群众闹心的“难”、基层工作的“忧”, 促进基层党组织建设大力推进、大步提升、大见成效,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发挥出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坚强的组织保证为社会管理创新和经济社会全面振兴腾飞插上了一对“隐形的翅膀”。让人期待的是,为让这对“翅膀”更有力,绵竹正深入开展“党员示范”、“服务群众”、“素质提升”等五大行动,着力抓好基层党建的协调发展、“一帮一”等为民服务机制的深化、党员干部素质形象提升等重点工作,全力使基层组织体系进一步健全、战斗力进一步提升、管理运行进一步规范,为社会管理创新服好务。
新闻推荐
自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开展以来,绵竹市绵远镇坚持“六个到位”,动员全镇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踊跃投身活动,在全镇掀起深化基层组织建设新热潮,喜迎党的“十八大”。思想认识到位。镇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