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新闻 广汉新闻 什邡新闻 绵竹新闻 中江新闻 罗江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德阳市 > 绵竹新闻 > 正文

山水秀美的“世外桃源” ——绵竹清平乡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上篇)

来源:德阳日报 2012-05-10 03:49   https://www.yybnet.net/

(上篇)

□任  钊副

2005年10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四川作为一个西部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多年来,围绕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实现农村全面小康、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等方面,以成都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契机,在新农村建设中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2010年,四川省委书记刘奇葆视察因特大山洪泥石流受灾的清平乡二次重建时,在总结新农村建设,特别是灾后重建和统筹城乡综合改革试验区的成功经验基础上,首次提出了“新农村综合体”这一全新的新农村建设模式。此后,绵竹在省、市各级党委、政府及部门的指导下,把之前新农村建设的经验做法进行总结升华,对新农村建设开始了又一次全新的探索。

清平综合体建设的挑战与机遇

清平乡地处山区,共有2027户6240人。震前,清平一直是绵竹比较富裕的山乡。“5·12”特大地震中,清平乡严重破坏无法修复及倒塌建筑达90%以上。在江苏省援建的大力帮助下,清平乡一次重建定位为“旅游精品乡”,规划建设了包括“幸福家园”、清平学校、幸福大桥等在内的一大批基础设施和数个农村集中居住点,获得了自我恢复和发展的较好平台。

2010年8月13日,清平乡突发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泥石流下泄量达600万立方,是舟曲泥石流的三倍多,导致大量房屋掩埋,水、电、通讯、交通全面中断,3.5公里河道被淤,绵远河改道,全乡6000余人不同程度受灾。由于科学避灾,群众生命和财产损失降至最低,创造了备受瞩目的“清平经验”。

2010年9月初,刘奇葆在清平调研时指出,要利用二次重建,把清平建成新农村综合体示范。根据这一要求,绵竹对清平综合体建设进行了充分论证,全面分析了面临的困难和机遇。

二次重建,清平面临多种困难。地处深山,人地矛盾十分突出,出入交通不便;遭遇两次特大灾害袭击,导致境内自然环境复杂,安全生产和生活考验巨大;群众二次受灾,经济上和精神上都倍受打击;灾害治理和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同步推进,时间紧、任务重、难点多、强度大;全乡干部刚刚结束“5·12”灾后重建工作,又立即投入到二次重建,身体和心理状况都面临“极限挑战”。

实施综合体建设,清平面临新的机遇。一是省市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及重建的巨大资金和项目投入。清平二次受灾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重建赢得了资金、物资和人员等各方面的支持。二是全域规划建设为乡域发展提供了全新空间。二次受灾虽然给清平带来了深重灾难,但从另一方面讲,它却为清平带来了推倒重来,按照新的理念、满足新的发展要求,实施全新建设的机遇。三是有广大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在清平二次重建初期进行的群众重建意愿调查中,90%以上的百姓对故乡感情深厚,愿意就地重建。

鉴于以上认识和清平的特殊情况,绵竹市在制定清平综合体规划时,明确提出把重建的重点放在四个方面,实现在一次重建基础上的全面提升:重视资源环境的约束性影响。两次特大自然灾害的深刻警示,让绵竹在着手清平综合体建设时,认真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了解资源环境条件对城镇发展的约束性影响,提出了综合体建设要按照尊重科学、尊重自然、尊重群众意愿;避让地震断裂带、避让地质灾害点、避让行洪通道;确保群众安全“三尊重、三避让、一确保”的要求,切实做到安全重建、科学重建。全面提升服务保障能力。清平地处山区,为方便群众生产生活,更加注重加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服务的综合保障能力。重点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清平乡必须加强对人员避难场所、疏散通道和交通生命线等的建设,严格执行建筑设防标准,做到安全选址、合理布局。注重产业的提升发展。通过重建,调整优化第一产业,做强第二产业,加强第三产业,特别要因地制宜地发展好旅游经济,实现产业的全面提升,促进群众的增收致富。

清平综合体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综合体建设最大的难题在于没有成功案例可以借鉴,需要边摸索边推进、边规划边建设、边调整边完善。这既是对当地党委、政府工作能力的考验,更是对工作理念和智慧的考验。从2010年9月至今,绵竹在清平综合体建设中历经了三个阶段——

构想阶段。在省委、省政府第一次提出把清平建设成为新农村综合体示范时,对新农村综合体到底是什么、到底需要建设成什么样?当时绵竹没有一个人能够完全说得清楚。为此,绵竹组织开展了干部群众大讨论,从新农村建设的20字方针和新村建设的要求着手,学习日本、韩国等国外的农村建设作法,特别是总结了震后农村重建的经验,从而将清平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定位为:按照统筹规划、优化布局、体现特色的原则,结合生态资源、交通资源、提升乡村建设品位的要求,将商业、办公、居住、文娱和交通有机组合,建设个性鲜明的集镇和村庄,最终形成安居乐业、生态文明、安全和谐的新农村建设综合体。

起步阶段。建设构想提出后,在省清平重建建设指导小组的指导下,绵竹邀请、组织了省、市、县、乡四级,进行多次论证和完善,提出了清平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的基本内涵、主要特征、建设内容等,即通过3年的试点探索,将清平建设成为“建筑有特色、产业有支撑、设施齐配套、乡风更文明”的新农村综合体,打造特色突出的“九顶山下银杏小镇”,形成低碳节能、生态安全的旅游新镇。在这个阶段,清平完成了河道整治和地质灾害治理工程,完成了蔺家坎等集中安置点建设,配套建设了游道、服务中心、山货市场、文化广场等设施。至此,依托清平场镇建设的现代化新农村综合体已初步成形。

深化阶段。2011年7月9日,刘奇葆再次到清平调研,作出了“把清平建设成为现代化的新农村综合体和山川秀美的‘世外桃源\’”的指示。同年7月28日,省委常委、副省长钟勉在清平调研时提出,要坚持“三个统筹推进”,加快清平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即一要坚持将场镇风貌改造、绿地景观、原有社区等结合起来,统筹推进,形成整体视觉、综合效果;二要将满足群众生活与生产需要相结合,统筹推进,让农民成为产业发展的经营主体,调动积极性;三要将环境治理与城镇和社区管理统筹推进,创新管理。因此,绵竹又组织修编了建设规划,将清平新农村综合体功能定位为九顶山前山以休闲度假为主导的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山水生态旅游镇,形成人口聚集适度、产业支撑有力、功能设施齐全、环境优美和谐、管理科学民主、体现一体化格局的农村新型社区,建设“金色清平、世外桃源、避暑山乡”。新的目标和定位,使清平的特色更加鲜明,定位更加准确,思路更加明晰,综合体建设由此从重点建设转向全域推进。

(作者系绵竹市委副书记、市长)

新闻推荐

我公司将于在德阳国鍠宾馆对如下标的进行公开拍卖

我公司将于6月5日在德阳国鍠宾馆对如下标的进行公开拍卖:一、拍卖标的:标的1、德阳岷山路109区12栋5-2-9号64.34房屋1套及分摊土地;标的2、旌阳区和新镇政府老办公楼房屋及土地(含和新乡畜牧兽医站房...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山水秀美的“世外桃源” ——绵竹清平乡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上篇))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