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新闻 广汉新闻 什邡新闻 绵竹新闻 中江新闻 罗江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德阳市 > 绵竹新闻 > 正文

山水秀美的“世外桃源” ——绵竹清平乡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下篇)

来源:德阳日报 2012-05-11 03:48   https://www.yybnet.net/

□任  钊副

清平综合体建设的显著成效

绵竹按照全域规划、全域打造、整体推进、综合整治的思路,重点从安全、宜居、全域、产业、生态、管理等六个方面,统筹推进清平综合体建设。

以保障安全为前提,全面推进工程治理。针对清平各种灾害隐患点众多的特点,本着治标更要治本的原则,统筹安排开展地质灾害治理、河道治理等工程治理。在省国土资源厅、水利厅及专家组的帮助下,完成了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报告、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河道应急治理规划和设计方案。在去年汛期来临前,实施完成了对文家沟等灾害易发地段和绵远河清平段等主要河道的“山、水、路”相结合的综合工程治理,共减少或消除超过8500万立方米灾害体的威胁,保障了清平进出道路的畅通。特别是文家沟地质灾害治理,因为效果显著、学术价值高,被专家称为“世界教科书”。

以群众安居为基础,迅速完成农房重建。清平乡农房重建采用统规自建为主、货币安置为辅的方式,坚持修建跨村集中居住区。泥石流灾后不到一年,清平乡综合体完成了因灾损毁和因工程治理搬迁需重建安置的农房建设,标准单元式楼房新居让受灾群众实现了全面安居。

以全域打造为方向,不断丰富建设内容。清平乡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坚持以规划为龙头,先后完成了清平乡灾后治理重建《乡域体系规划》、《新农村综合体规划》和《二次重建规划》。一个乡的发展用三个规划来覆盖、引领,在国内实属罕见。清平规划建设了6个集中居住点,形成了“一心、三区、两廊、多节点”的空间结构,范围覆盖了全乡主要人口生活居住区,使绝大部分农户成为了受益对象。一方面,强化社区综合功能,例如在最大的银杏社区,布局了学校、卫生院、派出所、通讯基站、文化广场、停车场、山货市场、农家乐等商业、旅游、居住服务功能。另一方面,强化各区间连接,为让各个区域更好的融合,对全乡交通道路进行整合,结合清平乡发展旅游和矿产资源开发的特点,实行客货分流,重塑了观光游走系统和货运系统。

以三产互动为重点,增强后续发展能力。绵竹把发展生产、助农增收作为重要内容,编制了《清平乡产业发展规划实施方案》,将清平灾后综合体的产业发展定位为:以发展休闲旅游为主导,连动推进一产增效、二产升级、三产突破的提升,以支撑综合体后续发展。

一产因地制宜,发展观光生态农业。在集镇周边,以适度集中规模经营的模式,发展以种植猕猴桃、魔芋、蔬菜等为主的观光农业;在林区,发展山野菜、中药材、生态土鸡等高效林下种养殖业;在河道周边和非观光区,实施冷水鱼养殖,发展特色水产养殖。

二产强强合作,走磷矿开采与利用相结合之路。绵竹对全乡磷矿产业进行整合,新建了清平乡集体经济组织,实行统一采掘、销售等经营管理,同时与境内化工企业合作,形成采掘、销售、加工一体化经营。计划通过三年的努力,实现年产磷矿石60万吨,产值2.2亿元,利税4000万元,提供就业岗位1500个。

三产打造九环线重要旅游节点,建设现代立体山水旅游城镇。绵竹规划打造以清平泥石流地灾遗迹和治理示范案例为依托的防灾避险科研科普旅游区;以银杏沟、云湖森林公园、新农村综合体为依托的休闲避暑旅游区;以九顶山、龙门山为依托的森林观光探险科考旅游区。目前,按照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标准,清平乡已启动游人集散中心、银杏大道、泥石流公园等工程。

以生态环保为目标,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融。绵竹以震后生态修复为重点,实施了生态修复植被恢复工程、沿河两岸生态修复植被恢复工程等;继续做好二期“天保工程”和退耕还林后续工作,鼓励村民发展银杏、猕猴桃等经济林木种植。同时,开展新村绿化工程,对村民聚居点进行深度绿化,不断提高清平乡综合体的绿化率。实施生活污水沼气建设工程,推行“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模式。

以创新管理为突破,着力构建新型农村社区。在推进清平新农村综合体建设中,绵竹始终把社会管理创新融入其中,着力构建新型农村社区,建立新的基层组织管理模式。他们整合原有村组结构,推行社区化管理,在蔺家坎安置点探索实施了居住和户籍管理既分离、又关联的模式,即村民户籍不变、承包经营土地不变、相应公民权属不变,均由户口所在行政村实施管理;而居民的日常生活居住,接受银杏社区居委会管理。

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的几点思考

实践证明,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是破解“三农”难题的科学途径,是地震灾区发展振兴的正确选择。从绵竹的实践来看,在推进新农村综合体建设时应该把握四个方面内容。

必须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社会参与”的原则。新农村综合体旨在深入解决三农问题,需要政府、农民、社会共推共建。在清平综合体建设中,绵竹一方面把积极争取的资金进行有效整合,实施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另一方面注重发挥农户的主体作用,如农房建设资金由农户出资,建设选址、施工队伍确定、质量安全监督等具体过程,均由农户自主集体协商确定,还动员社会和市场力量,建立起多元化投入制度。

新农村综合体必须突出“农村”特色。新农村综合体既然建在农村,就必须把握与“城市综合体”的区别,既保持农村的乡土化特色,又具有城镇的现代化功能,使之成为城镇和乡村二者优势的集合,以实现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让农民享受与城市居民均等的社会公共服务的建设目的。

新农村综合体必须突出功能的“综合”性。新农村综合体是一个全新的建设模式,应具备迅速聚集人口、带动产业升级、传承城乡文明、优化生产生活条件、助推城乡互动发展等“五大功能”。

新农村综合体必须因地制宜,突出“地方”特征。新农村综合体建设必须充分体现自身特点,融入地方特色。清平乡是典型的山区,土地资源稀少。因此在建设模式上,绵竹加大农民居住规模的集中度,80%以上的村民社区规划在场镇周边;在建筑特色上,通过“建筑材质乡土化、建筑装饰简单化、建筑色彩多元化、公共环境生态化”等措施,打造山、水、城融合的山乡风格,在总体上实现“金色清平、世外桃源、避暑山乡”的规划目标,突出了与众不同的地域特征。(作者系绵竹市委副书记、市长)

新闻推荐

四川剑南春股份有限公司二〇一一年度个人股红利派发公告

根据四川剑南春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的《2011年度利润分配方案》,现将分派2011年度红利的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派发对象截止2012年6月12日的公司所有在册个人股东。二、派发形式...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创新”无处不在2012-05-16 03:48
评论:(山水秀美的“世外桃源” ——绵竹清平乡新农村综合体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下篇))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