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版
高燕 本报记者 林涛
2001年,严俊杰因绑架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2年,罚金3000元,剥夺政治权利3年。严俊杰为自己的罪行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然而入狱后,他并没有认识到自己的过错,认真反省,2002年4月24日,再次因脱逃罪被加刑1年,从此,严俊杰更加抗拒改造,被川北监狱列为顽危犯。
纵是顽石,亦应教化。为了教育转化严俊杰,绵竹司法局与川北监狱携手联动,一场以情化人的帮教活动,在高墙内外展开。
高墙内——他不思悔改 冥顽不化
“严俊杰在川北监狱改造期间,仇视监狱,仇视民警,无理纠缠,2010年还曾自伤自残。”川北监狱干警对严俊杰印象极其深刻。
2002年4月24日,在三监区脱逃被加刑一年;2004年8-11月,在五监区四分监区拒绝参加劳动,小病大养,不服管教,散布反改造谣言被关禁闭15天;2005年,他殴打其他服刑人员,不参加正常集训,无理纠缠民警被禁闭15天;2010年2月,他又因自伤自残被禁闭7天……回顾严俊杰在川北监狱的表现,用冥顽不化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
即便如此,监狱也没有放弃对严俊杰的帮教转化,多次安排他到医院检查治疗,对他本人和家属的上访纠缠认真调查并答复,为了照顾他,甚至将其调至条件相对较好、监管相对宽松的监狱医院改造。但严俊杰仍不思悔改,经常提出无理要求,无故不参加学习,管教干警多次苦口婆心进行教育,但严俊杰仍我行我素。
2011年9月,川北监狱与绵竹司法局取得联系,希望携手开展对严俊杰的转化工作。
高墙外——他家庭困难 心生牵绊
2011年9月6日,绵竹司法局副局长丁红带领基层科、公律科工作人员来到严俊杰的家——金花镇云盖村一组,了解严俊杰家庭的具体情况。
严俊杰父亲严复华年过六旬,母亲廖登菊年过半百,家中经济来源主要靠严复华在外打零工和廖登菊养猪的收入,口粮一部分自己买,一部分则由严俊杰妹妹供给。2009年,他家房屋原址重建,花了6万多元,欠了2万元的贷款。
最令严俊杰牵挂的是他15岁的儿子严小杰,孩子1岁多时,母亲就离他而去,最近一次母子相见,还是在“5·12”特大地震后不久。
严小杰就读于土门中学,今年本应上初三,但懂事的孩子考虑到爷爷、奶奶挣钱辛苦,便辍学打工。
家庭的困境成为严俊杰最大的牵挂,也成为他不安心改造的重要因素之一。
动真情——他悔过自新
家里的情况稳定,尤其是严小杰的事情解决好了,严俊杰的态度一定会有大的转变。绵竹司法局经过调查了解后,确定了帮扶工作的重点和突破口。
2011年9月7日,绵竹司法局工作人员来到到严小杰就读的土门中学了解情况,“严小杰学习成绩不是很好,上学期通知书都是他奶奶来领的。”班主任瞿老师回忆。
2011年8月31日秋季开学,严小杰告诉瞿老师,希望自己可以平时不来上课只参加期末考试,能顺利拿到初中毕业证就行了。瞿老师明确告诉他不行,校领导也一再劝他留下来继续完成学业,但固执的小杰没有听从劝导,再也没有在学校露面。
怎么样开展帮教工作?绵竹司法局与川北监狱、金花镇政府、民政部门、学校坐到了一起,研究帮扶方案。
绵竹司法局介绍了严俊杰目前服刑的情况,希望多方联动,多管齐下,解决严俊杰的后顾之忧,让他安心接受改造。司法局的建议得到了大家的积极响应。土门中学表示,只要严小杰愿意回来读书,学校尽力解决他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与此同时,司法局与其监护人沟通,督促其回归课堂,与民政部门联系,协调解决了一次性救助资金2000元,专门用于解决严小杰的生活、学习。
家里的变化和孩子的情况很快传入了高墙,司法局的真情关怀温暖了严俊杰的“铁石心肠”。川北监狱也传来好消息,严俊杰现在变了,能够积极主动接受改造教育,“政府对我一家人的关怀令我感激不尽,就是一颗顽石也被暖化了。我只有用汗水洗涤自己的灵魂,洗刷自己的罪恶,争取早日重返家园,回报社会。”严俊杰感激地告诉监管民警。高燕
新闻推荐
(记者邱洁)为深入推进就业促进民生工程,充分发挥民营企业在推动就业再就业工作中的作用,近日,绵竹市开展了民营企业招聘周活动,50家民营企业现场设点,提供就业岗位2065个。2000余名求职者中共签订就业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