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昆 实习生 周珂宇
谷校长的困惑
过去,每逢节假日,谷晓军是不愿意到场镇上逛的。
台球室、游戏厅、网吧……小小场镇上,在这些场所里,他不止一次地看到所不愿见到的种种场景——“个子比台球桌高不了多少,打台球的动作和姿势却老练得很……”诸如此类。
不是每个孩子都有丁俊晖那样的天赋,能够成为奇才。所以,谷晓军看到这些时,感觉是“看到痛心,想起来焦心,又感到自责。”身为清道小学分管德育的副校长,谷晓军当时所能做的,也仅限于斥责孩子几句,但他知道,机灵的孩子会在他离开后,继续他们的“快乐”。“我们在学校里辛辛苦苦、苦口婆心教育5天,周末、周日两天,就让课堂上的成果付诸东流了,而为人师,却无能为力。” 2>5的结果,令谷晓军感到困惑无助。
谷晓军所在的绵竹遵道镇清道小学是一所典型的农村小学,学生中留守学生占到20%。“平时父母不在身边,回到家里就无所事事,这些场所很容易吸引辨别能力还很弱的孩子。
卢主任的想法
卢招才是绵竹市精神文明办公室主任,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一直是他关注的焦点。
“2>5不是清道学校才有的特殊现象,一定程度上,它普遍地存在于乡村学校和农村孩子之中,成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尤其是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一道难题。而受限于条件,学校和社会也没有提供形式多样、健康向上的活动场地和内容。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出现了盲点和真空。”
城里的孩子有兴趣班、夏令营,农村的孩子没有;城里孩子的家长唯恐孩子少上了一个兴趣班,农村孩子的家长很多没有能力、没有精力甚至没有意识让孩子接受多方面的培养。
“各级都十分关注这个问题,灾后重建为绵竹留下硬件一流的学校。这使我们探索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单亲家庭儿童的新途径、探索改进新时期农村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新办法成为可能。”此背景下,一个由精神文明办牵头,各级文明单位参与,以建设“乡村少年宫”为载体的新颖模式在绵竹应运而生,开始破解2>5这道德育难题。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封老师的喜悦
“我们有了崭新的校舍,但要开展乡村少年宫的相关活动就显得捉襟见肘,学校经费相当紧张,也无力添置。”谷晓军说。
通过绵竹市精神文明办的牵线搭桥,绵竹市供电局与清道学校携手,共建绵竹市首家“乡村少年宫”。供电局每年为学校提供不低于2万元的设备添置和师资培训经费,并选派志愿者到学校开展培训活动。
今年1月26日,清道学校“乡村少年宫”正式开班。只要愿意,学校的每一名孩子都可以报名参加绘画、篮球、乒乓、计算机、舞蹈等兴趣班,不用缴一分钱费用。
在师专读书时,封书会学的就是艺术专业。“绘画、剪纸都很擅长,但一直感觉无用武之地。”封书会成为绘画班的老师,尽管每周都会牺牲休息时间上课,寒暑假也不例外,尽管每节课只有10元钱的补助,但她依然乐此不疲。“自己的特长得到了发挥,更重要的是看到了孩子们的转变。”最直接的变化是班上逃学旷课的现象几乎绝迹,场镇上的游乐场所更鲜见清道学校的孩子。学校内引外联,请外校师资和社会专业人士对“乡村少年宫”的辅导教师开展专业培训,和封老师一样,大家都感觉自己“有明显的提升”。
“共建的文明单位,在财力上给予一定支持,‘乡村少年宫\’的建设纳入文明单位创建和市委对各单位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考核保障目标中。”卢招才介绍。半年时间,绵竹建起了11所“乡村少年宫”。“三年之内全覆盖。”卢招才雄心勃勃。
廖钦的变化
五年级的廖钦,是清道学校“乡村少年宫”绘画班中的一员。孩子在这里,有了令家长、老师欣喜的变化。
“过去好动,个人卫生习惯也不太好,成绩中等偏下。”班主任回忆。现在的廖钦变化很明显,待人有礼貌,画画前总把自己的手洗得干干净净,成绩也小幅上扬。
廖钦是个缩影,“乡村少年宫”带动了清道学校师生整体素质的提升。
参加绵竹学校“经典诵读活动”,清道学校捧回了二等奖,也是唯一进入决赛的农村学校。去年参加绵竹感恩歌曲比赛,学校合唱团破天荒地得了第一名……“各方面的苗子多了,孩子和家长的自信,老师的敬业精神都增强了。”谷晓军说。
记者手记:
一所“乡村少年宫”,从根本上破解了2>5这道逆反的德育算式,某种意义上,是打破教育资源不均衡的一次有益尝试。
就乡村而言,开展素质教育,学校一木难支。一些有条件的单位,有心似乎又无从发力。同时,单纯的教本教学,使得农村学校老师感觉英雄无用武之地,原有的一些特长也被“废了武功”。“少年宫”使得问题迎刃而解。老师的激情激发出来了,家长的渴望得到了满足,孩子的期盼变成现实。共建的模式,其实是城里的资源与乡里的资源实现了再配置和有效整合,精神文明办的主动作为成为化解问题的切入点,提供了各方都能接受,操作性、可行性很强的模式。“乡村少年宫”贴近农村未成年人实际,以素质教育为重点,注重道德教育、养成教育、体验教育和实践教育,注重机制建设、队伍建设和改革创新,开辟了对农村孩子实施素质教育的新阵地。更重要的是,它实实在在地推进了公平教育。
新闻推荐
明年德阳市医疗机构监管有新规 健康管理专家到德阳市讲健教技能德阳市中医机构举行技能展示活动德阳市科技论文评选卫生系统表现佳北京协和医院专家到玛丽妇科会诊
■本埠动态为进一步加强德阳市医疗机构监督管理工作,市卫生局专门进行安排部署,要求各级各部门按照“一抓(抓相关卫生法律法规贯彻落实)、二推(推行”113456“监管模式、推动执法检查)、三加强(加强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