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竹市各级部门以“加快灾后重建”为主线,以“民生有改善、产业有提升、生活有进步”为目标,精心谋划搞活动、倾情帮扶暖民心,为加快推进绵竹灾后重建作出了积极贡献。
破解“无米之炊”。针对“挂包帮”活动没有专项财政资金这一现状,各级帮扶部门充分挖掘自身优势,积极整合各方资源,筹集资金投入到帮扶活动中。绵竹市旅游局多方筹措,争取到676万元为九龙镇清泉村修建游客接待中心,极大地提升了旅游接待能力,推动了该村旅游产业及该市沿山乡村游发展;绵竹市水务局利用部门优势,整合项目和资金,投入20万元帮助拱星镇红旗村新建沟渠3000米,改善该村水利设施。2010年,各级帮扶部门共协调筹措项目资金2569万元,有力地增强了发展动力。
注重“授人以渔”。绵竹市选派了85名业务精湛、热爱基层的年轻同志到农村挂职,协助抓好新农村建设规划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充分利用扶贫培训、就业培训等载体,共组织猕猴桃、食用菌、金银花、獭兔、梅花鹿等种植养殖实用技术培训50期,极大地提升了种养户的技术水平。绵竹市农工委积极支持什地镇双瓦村发展日本钢葱、山东大葱等特色蔬菜种植,通过协助完成土地流转,积极开展技术培训,深入田间地头做好跟踪服务等途径和方式,助推该村特色蔬菜种植产业上规模。目前种植面积已达3500余亩,种植区内务工人员年收入过万元,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在绵竹深入有效推进,广大挂职干部以“带着热情去,留下作为走”的服务意识、进取意识和拼搏意识,在广阔的农村天地一显身手,全心全意为群众排忧解难,绵竹的社会和谐指数、发展信心指数、群众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本报记者 林涛
新闻推荐
德医与以色列希勒雅法医学中心签定友好医院协议。德医中层干部华西医院培训班开班典礼。德医引进人才、眼科主任唐晨深入社区为白内障患者义诊。德医感染科成功为晚期肝硬化患者实施自体骨髓干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