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2010年8月19日才开始采访的。离约定交稿时间差不多就三个月。
那天,从德阳出发的时候,天下着小雨。雨越来越大,到绵竹,雨就成倾盆之势了。
江苏省对口援建绵竹市指挥部设在绵竹四大班子之一的人大内,一个四面合围的院落,平房。
负责接待我的是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姚晨,这位曾经进驻澳门5年的新闻官,年轻,干练,分管宣传。办公室设在进门第一间,方便。
不太方便的是他的办公室内的环境:原本就一个人办公的空间里,安排了两个人,两台电脑和两大堆资料几乎就占完了两张办公桌,两个文件柜上面堆满了奖牌、奖状、锦旗;接待客人的茶几上也堆了一大堆画册,宣传资料什么的。两个人的共用空间就只有小小的一个通道。然而就是这个通道里并排放了两个大瓷盆,尽管已有了半盆水,屋顶上的雨水漏下来还是叮咚作响。
我之所以要比较详细的描述这间屋子,是想说明一个堂堂江苏省援建总指挥部的办公室就是这样的条件--这还是绵竹地震之后保留下来的最好的房子,其他靠山的各市区指挥部的情况就可见一斑了。
姚晨很热情。只是一个劲儿的遗憾,说您来晚了,那种塔吊林立,万人会战、热火朝天的场面是看不到了;那种披星戴月,灯火通明的夜战也看不到了。不过也好,您可以换一个角度,从绵竹老百姓现在的生活状态入手啊。
后来提笔写的时候,我还真考虑了姚晨的建议:写一种状态。只不过我还是以援建者为主,写他们千里迢迢来到绵竹的工作、生活状态;老百姓的生活状态我是放在江苏援建这样一个新的背景下的。
江苏援建绵竹是江苏各市县对口到每一个乡镇,一共21个指挥部,很分散,有些直接就在大山里。开初姚晨建议,就不要挨个儿跑了。每一个指挥部做的差不多都是修路、盖房子、架桥那些事,找几个典型的就得了。想想也是。当我采访了几个指挥部之后,就发现问题了:不少指挥部2010年5月之前就全面完成了援建项目,大多都在做扫尾工作或者轮休了;有些指挥部就只有留守人员,连资料都拿不出来。我的采访对象找不到,到哪里去找写作素材啊。于是我改变主意了:每一个指挥部所在的乡镇都去看看,只要是江苏口音的都去问问,还有乡镇干部、老百姓,都不放过。就这样拉大网式的“搜索”,总算收集了不少援建者背后的故事。
那一段时间,我也搞成江苏的5+2、白加黑了,从天亮开始,脚不停的走,嘴不停的问,手不停的记,连吃饭的时间都在问情况,有时一桌人都成了我的采访对象;
那一段时间我一直很兴奋、很感动,从早到晚。
晚上就在旅馆里整理录音、资料。
由于我采取的是逮着谁就是谁的方法,逮着谁逮不着谁就靠缘分了。肯定是挂一漏万了,我没有办法,只能说声抱歉。
好在有一个援建者说了一句话帮我做了注脚:!
他说的是大实话。
真的。从2008年8月开始到2010年5月,在绵竹5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到处都是如火如荼的援建工地,工地上到处都是生龙活虎的江苏人,遍地英雄啊!更不要说最早来的那些公安干警、那些白衣天使、那些支教的老师、那些不断涌入的志愿者,岂止10万啊!
许多人,许多章节,我是流着泪写出来的,两手机械的敲打着模糊的键盘。
然而,我也只写到了他们中间的代表。我可以如实的说,我写的王学芯、沈国芳、沈文华、盛雪冬包括李亚平,既是他们,又不全是。也可能是10万援建大军中的任何一个!
每一个指挥部都是江苏很重要的一个部分。但是,我不能平均用力,每一个指挥部都写到,就真成流水账了。
并且,分类也不好截然。譬如,第一章写民生工程,里面也少量涉及到第四章的产业援建。因为每一个指挥部做的本来就是多面、复杂的综合工程,为了避免人物形象太单薄或者叙事的方便,不好截然分开。因此,所谓章节也只能是一个大体的轮廓。
在表现手法上,我主要以报告文学的形式,同时也兼具纪实散文、新闻特写,甚至连电视短片解说词等手法都用上了。就是没有小说笔法。江苏援建绵竹本来就是一部传奇,还需要小说吗?正如绵竹市委书记兰开驰说的:江苏援建是一部英雄史诗!
还有一些无法归类但是又很重要的文字,我把它单列到第五章了。它虽然没能完全融进前面的四个部分,但却是最好的补充和诠释。
譬如《洋起来了的土门——一个常熟人对土门文教新区的解读》这篇,我是想举个例子来说明江苏援建的每一个工程都是用心的,都是艺术的,都是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的,都是可圈可点、可说可品的。
譬如老百姓感谢恩人的那些举动。
有援建方就应该有承接方,承接方就是本地的干部和老百姓,他们在配合援建和重建家园中作了大量艰苦卓绝的工作。他们大多都带着伤痛,一步一个脚印很沉重的走过两年的。在英雄的队伍中也有他们。本应该大书特书的,但考虑到绵竹毕竟是主人,四川人待客的规矩是让客人先入座,并且一定要请上坐的。自家人来日方长啊!
我在金花采访一位老人,他拉着我的手激动的说:“绵竹人身上流着江苏人的血啊,我们子孙后代都不能忘了他们!”
你知道了这些,你就会理解为什么绵竹人把江苏人塑成菩萨,千年供奉;绵竹人为什么把江苏人画成年画,万世流芳……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这就是中国式的感恩。
这本书记载江苏援建绵竹这个大事件,就是为了告诉我们的子孙后代:江苏是我们的大恩人!
□邓文国
2011年4月四川人民出版社第1版
新闻推荐
(记者唐丹)近期,德阳移动在全市启动首个政务视频监控系统——绵竹市政务服务中心“效能建设视频监察系统”的建设。该项目系绵竹灾后重建及社会管理创新综合试点工作重点工程,将于今年底完成绵竹21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