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美景:玄郎村农房集中点樱花盛开
党旗飘扬在抗震救灾现场。
重建美景:汉旺新镇
选人用人“四注重”:筑牢绵竹发展提升的战斗堡垒
鲜明用人导向:重公论、得公信。
紧紧围绕灾后重建工作的需要,确立了干部选任四项基本原则,使用人导向更加鲜明。
以德才论干部。选拔政治坚定、原则性强、清正廉洁、道德高尚、情趣健康的干部。坚决破除论资排辈、迁就照顾等陈旧观念,对德才兼备的干部优先提拔重用。
在一线识干部。结合重建的实际情况,特别注重在基层一线培养干部、考察干部、选拔干部,对经受重大任务考验、复杂环境磨练并在恢复重建中作出成绩的基层优秀干部优先提拔。近年来,从一线提拔干部近百名。
以群众公认选干部。把“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选拔任用干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岗位上来。
凭实绩用干部。坚持用发展的成效来检验工作水平、考核干部工作实绩,努力营造能干事的有舞台、干不成事的让位置的良好用人环境。
规范选拔程序:重细节、促透明。
多渠道提名推荐。采用组织推荐、领导干部推荐、群众推荐、干部自荐以及座谈推荐和会议推荐相结合等方式,拓宽了选人视野,提高了干部选用工作的民主化程度。
多环节组织考察。增加组织考察中的三个环节,在考察内容上增加了与考察对象面谈的环节,了解考察对象的心理素质;增加了解考察对象爱好的环节,掌握考察对象的品德修养;增加实地考察环节,尽量避免了考察失真失实。
多方面征求意见。职位启动前,征求用人单位的意见,以准确设定职位条件;人选确定前,广泛征求执法纪检部门、分管领导、上级部门的意见,对重要岗位人选,充分听取市委班子成员及民主党派主要负责人的意见。
重细节讨论决策。凡是涉及干部人事工作的事项,市委均以专题常委会进行研究。在票决时,制作了专门的投票箱,设立了独立的投票处,将工作人员收票改为与会人员投票,确保人事决策的科学、民主。
不拘一格用人:重创新、更科学。
坚持人尽其才,科学配岗。坚持人岗相适的用人原则,根据干部的专业特长、性格气质、能力大小,把优秀的人才放在关键的位置上,把合适的干部放在重要的岗位上。让学经济的到开发园区,懂科技的到创新型企业,善于沟通的到矛盾调处一线,让干部在绵竹的重建和提升中发挥最大效能。
勇于破旧立新,科学用人。坚持以工作之需用干部所长,安排部分熟悉农村工作、曾任乡镇党委书记的市级部门领导再次到镇乡担任党委书记,使一些重建工作繁重、矛盾突出的镇乡工作迅速打开局面,成效显著。将一些身居二线、经验丰富的老同志抽调出来参与市委中心工作,充分发挥了老同志的余热,有效推进了全市工作。
注重学习提高,科学培训。通过探索苏绵互训机制,定期组织绵竹干部到江苏实地学习取经;建立完善基层干部培养链,为年轻干部提供学习锻炼平台;实施特殊岗位锻炼法,让新提拔的干部在群工局锻炼,提升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关注干部成长:重关怀、增干劲。
从政治上关心。对在救灾重建等急难险重岗位上表现突出的干部,大胆予以提拔使用。建立了“抗震救灾特别档案”,如实跟踪、了解各级干部履职情况,把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任务完成情况作为考察、考核干部的主要内容,打破学历限制、身份限制和行业限制,破格提拔使用干部7名。
从工作上支持。绵竹市委组织部成立调研组,深入到各个乡镇了解干部的工作情况,认真倾听基层干部的呼声,缓解干部工作压力,协调解决实际困难。对在地震中受伤的、亲人遇难的、重灾区过分劳累的干部,及时进行工作岗位调整,让干部队伍始终保持旺盛活力。
从心理上疏导。与西南财大共同设立了干部心理援助站,通过拓展训练、座谈走访、问卷调查、单独谈心等方式对全市700余名基层干部进行心理上的援助。通过市内集中培训、外出交流培训等手段,让干部进行休养调整,既提高了干部的工作能力,又缓解了干部压力。
从生活上关怀。主动关心战斗在一线的广大党员干部,通过谈心、走访、慰问、表彰等形式,想方设法解决干部的生活困难,将组织对他们的关心落到实处,激发灾区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在高标准、高质量实现“三年重建两年基本完成”目标任务后,绵竹的干部凭借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奋斗激情,以攻坚克难、高位求进的奋斗意志,保持奋发有为、开拓实干的奋斗精神,正全力冲刺重返全省县域经济“十强”。今天,园区兴盛、产业蓬勃的富强绵竹,正成为引聚商贾、共谋发展的创业乐园;基础完备、设施一流的幸福绵竹,正成为共建共享、城乡统筹的宜居福地;传承文化、山青水绿的生态绵竹,正成为川西旅游精品线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石绵组 本报记者 周玲
新闻推荐
绵竹清平35kV鱼清线改道工程顺利竣工(肖昌林李雪梅记者张进才)5月28日傍晚7时30分,经过近两月的奋战,35kV鱼清线投入运行,绵竹市清平乡恢复送电,标志着绵竹电力公司35kV鱼清线改道工程全面顺利竣工。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