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家乐”的主人总闲不住。■灾区群众的幸福公式
没有轰轰烈烈的事业成就,有的只是几经坎坷的创业历程;没有荡气回肠的感人事迹,有的只是一个平民对生活的真切感悟。虽然在他乡苦心经营的超市在大地震中沦为一片废墟,参与投资的小机械加工厂因国际金融危机风暴来袭而无法良性运转,正在打造的“农家乐”前景如何尚不得知,但乐观、豁达的何春华没有垂头丧气,更没有怨天尤人,而是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在追寻幸福生活的路上阔步前行。
“幸福就是一家人平平安安!”
何春华,今年36岁,是旌阳区天元镇武庙村12组村民。他做过医生,出租过影碟,开过超市,办过工厂……如今,何春华正在为开一家集休闲、娱乐、会议、餐饮、生态于一体的“农家乐”忙乎着。
4月28日下午,记者来到天元镇武庙村,一座小桥流水、古色古香的“农家乐”已具雏形。记者看到,几名工人正在修整道路,而何春华也没有闲着,正手拿喷壶,细心地为花卉浇水。“他这个人呀,就是闲不住!”妻子邓诗慧颇有感慨地说,“好事多磨,经历了那么大的磨难,他都没有被击垮,一天还是那么开心,创业激情还是那么高。”
怀揣母亲给的1200元钱,何春华于2000年在天元镇场镇开起了出租影碟的铺子,开始了艰难的创业。仅仅用了三年多时间,他就掘到了第一桶金。“迅速转行,才能抢抓商机。”何春华说。2005年,何春华在绵竹市遵道镇场镇上租了3间门面,满怀希望地经营起这个小镇上第一家乡镇超市。在他与妻子邓诗慧的精心打理下,超市的生意日益红火。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何春华与妻子以及3名员工一如既往地在店里忙碌着,一场特大地震突然降临。何春华虽然跑了出来,可妻子和员工却被压在了废墟下。“我用了一个多小时双手刨废墟,最后将她们一个个救了出来。”何春华说,“虽然苦心经营的超市里30多万的财物几乎遭洗白,但一家人平平安安,比什么都重要,钱没了可以再挣嘛。”
何春华没有被天灾击垮。2008年底,回到家乡天元镇的何春华,用自己所剩不多的积蓄做投资,与人合伙开办了一家小型机械加工厂。然而,命运又跟何春华开了个不小的玩笑。国际金融危机风暴来袭,他们的机加工厂举步维艰,何春华的投资又亏了。
“面对困境,他非常坚强,笑对生活。”朋友罗充这样评价何春华。机加工厂没有做起来就“夭折”了,但何春华没有一蹶不振,而是把创业目标瞄准了“农家乐”。
经过多方考察,何春华于2010年四五月份从亲朋好友处借钱,开始转行开办“农家乐”。“我没有远大的志向,如今就在思考如何把“农家乐”办得像模像样的,图个一家人平安、快乐和幸福。”
“幸福就是劳动并奉献着!”
何春华是个闲不住的人,他不愿意坐下来看看电视、打打牌,而总是在不停地忙碌着。“为劳动而活,才有意义。对我来说,劳动是快乐的,也是幸福的。”何春华说,“人的一生就那么短短的几十年光景,做自己想做的事儿,不经历磨难,怎么见彩虹呢?非常感谢当地党委、政府给我提供了创业平台和很多帮助。”
何春华辛勤地劳动着,同时也在热情地奉献着。“5·12”特大地震发生后,他把从自家超市废墟里刨出来的矿泉水、牛奶,全部捐给了遵道镇党委、政府,以帮助乡亲们渡过难关。地震后的一周多时间里,他用自家的面包车,每天从天元拉一车桶装水到绵竹遵道,供乡亲们喝水、煮饭用。
“地震后,我帮不上乡亲们多少忙,只能每天给他们送点水,尽一份心,出一份力。”何春华平静地说。他表示,今后,还会继续参与公益事业,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唐渝川 本报记者 郭丽娟/文谢姝/图
新闻推荐
省工商局领导到绵竹经开区考察调研5月31日,四川省工商局副局长黄俊一行在绵竹市市长任钊、德阳市工商局局长施强陪同下,前往绵竹市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和江苏工业园区,考察园区的建设、发展情况,并就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