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看乡亲在自己修的房子里住得好不好,这是唐宏最关心的事。
“最大的心愿,就是到援建的房子那里看一看。”这段时间,曾任中建八局第三建设有限公司绵竹项目部经理的唐宏特别忙,但听说有机会到绵竹,这位大忙人还是挤出时间,风风火火地从重庆驱车前往。
“这里以前是一片农田,有高压线、有农用水渠、有泵房,还有坟墓。”4月19日,在绵竹市区二号立交桥侧的“金陵雅居”内,唐宏看着眼前一排排群众的住房很有感触:“这是金陵雅居的一期工程,这个工程总建筑面积是17万平方米,共有1742套房子,是2009年3月30日开工建设的,2010年1月20日竣工。”对眼前一幢幢建筑,唐宏再熟悉不过了,因为,他就是这个项目的经理。
“5·12”特大地震发生后,唐宏和很多人一样关注着灾区的消息。接到援建地震灾区的建设任务后,他立即主动向公司请缨,要求投入到抗震救灾建设的一线任务中去,并立下军令状,保证质量,按期完成施工任务。2009年3月17日,工程中标后第二天,他就已经来到绵竹。
作为进入灾区实施的第一个工程,“金陵雅居”当时的现场条件让唐宏记忆犹新,场地分布区域广,场内道路泥泞,地形复杂,场内有高压线、农用水渠、泵房和坟墓待迁移,地质条件较复杂、设计图纸不齐全等因素无一不对施工的开展形成外部影响。“我记得场地内的高差达到了3米,工程开工时,施工现场并未具备三通一平条件。”唐宏说,当时天气也是反复无常,时而骄阳似火,时而倾盆大雨,灰大泥多。不具备开工条件的栋号创造条件也要开工——在这个响亮的口号下,唐宏率项目部快速行动起来,为加快进度,唐宏每天都要在工地呆到凌晨以后:“几乎每天晚上都有混凝土浇筑任务,而且晚上经常下雨。”
让灾区群众住上满意的新房,就必须压缩合同工期,在满足施工进度要求的同时,还要确保工程施工质量,让灾区人民住上满意的房子。“和以前我们做过的工程比,这项工程的特点就是一个快字。也正因为这样,压力特别大。”当特大地震三周年到来前再次来到自己曾经奋战过的地方,唐宏还专门到群众家里去看了看。“我们住得很满意,多亏你们给我们修这么好的房子哦。在那么短的时间里,简直比自家人修房子都卖力。”听到一位孝德镇的群众这么说,唐宏脸上溢满起笑意。而很多人并不知道,刚开始修“金陵雅居”时,唐宏和他的团队克服的困难有多大。工程开工不久,唐宏就接到母亲打来的电话,得知父亲患了胃癌,已是中期。当时,唐宏手上的事情是千头万绪,为确保按照援建指挥部的要求推进工程,他只有强压心中的痛苦,抽空通过电话安慰病中的父亲。
对于唐宏来说,2009年3月到2010年10月,是一段特别忙碌的岁月,但他说:“我为能参与援建工作、能为四川同胞灾后重建贡献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感到非常的荣幸。”看到灾区群众顺利提前住进了新房,唐宏特别高兴,而唐宏和他的团队建设的金陵雅居和后来建设的金陵月亮湾,也分别获得了“南京市优质结构工程”、“金陵杯”优质结构奖和“南京市优质结构工程”等多项荣誉。
“以前走过的地方这两天我又走了一遍,看到一排排整齐的新房、一条条宽敞的马路、一张张洋溢着幸福的脸庞。作为曾参与援建的一份子,我感到非常高兴和自豪,衷心祝愿四川绵竹的同胞们生活幸福、日子越过越好。”
新闻推荐
站在“十二五”发展新阶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以“高位求进、加快发展”为基调,通过5年努力,建成全面小康的富强绵竹、文化绵竹、生态绵竹、幸福绵竹。富强绵竹。贯穿转变发展方式主线,培育出优势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