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新闻 广汉新闻 什邡新闻 绵竹新闻 中江新闻 罗江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德阳市 > 罗江新闻 > 正文

价格低迷 罗江青花椒如何突围?

来源:四川农村日报 2017-07-11 07:33   https://www.yybnet.net/

□古蓉媛本报记者 吴晓彤

阳光灿烂的六月末,罗江县调元镇顺河村的青花椒迎来了丰收季。6000亩绿油油的青花椒林里,300多名村民穿梭采摘忙。

望着满山生机勃勃的青花椒,罗江县三麻子青花椒种植专合社理事长杨洪军表情却有些凝重。2012年,他返乡创业,在一片荒山上建成了这个6000余亩的青花椒产业园,帮助顺河村村民增收致富,改变了这个贫困村的产业面貌。

不过,今年鲜椒价格的持续走低却着实让他捏着一把汗,“还好年初就决定做加工,要不然直接卖鲜椒今年就亏大了。”

鲜椒市场价波动大直接关系贫困户收入

2012年10月底,杨洪军种下了首批1500亩青花椒树苗,今年,这千余亩花椒树正好到了5年丰产期,预计每亩产量最高可达1000公斤。外加其他挂果的花椒树,顺河村今年的青花椒采摘面积约为3500余亩,总产量预计在50万公斤左右。

产量喜人,但杨洪军见到记者的第一句话却是“吐苦水”,“今年市场太恼火了!6月20日正式开采时鲜椒市场价格是5.8元/斤,22日就跌到了4.5元,这两天才回升到了5元。”

去年同期,青花椒每公斤市场售价最低也有22元,没想到今年开市价格直接跌了近50%,“基本已经到了谷底,直接卖基本就是亏本。”他介绍,青花椒产业园采取的是规模化种植,成本相对散户要高一些,除去土地流转费用,新鲜青花椒每公斤的生产成本就超过8元。

新鲜花椒保鲜期不长,通常是采摘下来直接按实时市场价格卖给收购商,因此椒农的收入受市场价格影响极大。

目前,以“土地+产业”形式加入三麻子青花椒种植专合社的农民有1000余人,其中贫困人员49户共82人,“青花椒产业园的收入不仅是公司利润,更关系着贫困户的收入。”杨洪军和调元镇都不敢懈怠。虽然去年的20万公斤鲜椒都是直接卖的,但杨洪军今年初就筹划下了鲜椒加工的事。

延伸青花椒产业链通过产品加工增值

走进三麻子青花椒种植专合社,宽敞的院落被划分为干花椒烘干区、保鲜花椒冻库、花椒油生产区和储存区。院子里机器轰鸣,工人往来忙碌。

“这是今年3月开始修建的加工生产线,花椒油的生产区6月10日才建好,烘干区的设备上周才完全到位。”杨洪军介绍,专合社今年和绵阳一家花椒油加工厂进行合作,由对方提供设备和技术,专合社提供原材料,对青花椒进行深加工制成花椒油;同时,专合社还自己购买了10台烘干机、修建10口烘干灶,准备将鲜椒制成干花椒,“今年专合社的花椒将全用于加工,其中60万斤来制作花椒油,40万斤用来制成干花椒,销路也基本确定。”

按照成本价核算,花椒油每公斤的利润在2.5元左右,比鲜椒利润增长25%;而每公斤干花椒比鲜椒多卖1.2元,增长12%左右。想到正赶上价格低谷的鲜椒市场,杨洪军觉得这条抗风险的路子走对了。

当然,延伸青花椒产业链,仅凭杨洪军一人还不行。调元镇副镇长全领介绍,结合产业特色,镇上已经举办两届青花椒节,吸引更多社会投资。一条正在修建9.3公里的产业道,将把顺河村的青花椒产业园和双堰村的“山弯湾农场”连接起来,形成一、三产业互动。全领表示,调元镇希望打造“产供销、深加工、观光旅”一体化的现代农业产业园,真正实现“荒山变金山”。

新闻推荐

罗江县城管局要求驻村“第一书记”脱贫攻坚求实效

四川经济日报讯(肖鸣记者钟正有)“驻村第一书记到村上一个月,工作开展得如何?”6月16日,罗江县城管局局长周小林带领班子成员到派驻“第一书记”的新盛镇木桥村,对“第一书记”工作进行督查,听取第一书...

罗江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罗江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价格低迷 罗江青花椒如何突围?)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