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德阳近年来在探索高职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着力办学体制机制创新过程中,形成了新的校企合作模式,主要有以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为主体的四川建设职教集团、以四川航天职业技术学院为主体的四川航天职教联盟、以四川工业科技学院为主体的四川现代服务职教联盟、以四川司法警官职业学院为主体的四川安防职教联盟、以四川省商贸学校为主体的德阳汽车职业教育联盟,均以职业院校为主体,吸纳行业协会、大中型企业、科研院所共同参与,成为政府推动、行业指导、企业社会参与、中高职衔接的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典型范例,激发了职业院校的办学活力,提升了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了职业院校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
通过创新校企合作模式,推进产教深度融合,各职业院校实现了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的“三个对接”,在校企双赢的基础上实现了人才的高质量培养。职业院校每年向社会输送高素质技能人才4万多名,基本满足了企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此外,依托职业学校促进技术创新,将装备制造业技术研究中心建在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职业院校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加快重大装备的产品开发、技术攻关,实现产学研有效结合。依托职业学校开展招商引资,罗江县仅有24万人口,职业院校在校生就达近2万人,是普通高中的4倍。这里发达的职业教育方便了企业用工,吸引了一批台资企业,带动了全县经济的快速发展。
构建现代职教体系
培养面向未来人才
大国尚技,在中国制造成为国家战略的今天,技术技能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将成为制造强国目标实现与否的关键。德阳积极构建适应发展需要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进一步强化中高职衔接,引领中职教育质量提升,加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普及力度,初步形成了城乡职业教育统筹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为培养高素质的产业人才,德阳大力开展中高职五年一贯制学历教育试点,建立中高职联合培养体系。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从促进中高职人才培养、课程设置和教学质量评价有效衔接出发,与区域中职学校开展人才联合培养,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全面探索高等职业学院自主招生,在省教育厅和省教育考试院的支持下,2012年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所国家示范高职学院率先开展了自主招生试点,创新“知识+技能”的考试模式。目前,试验区内高职院校已全部开展自主招生试点,并向区域内中职学校、普通高中毕业生和藏区“9+3”学生投放招生计划。
在办学中坚持高职中职一盘棋,以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引领中职学校内涵式发展。强化中职学校办学基础能力建设,中职实训基地建设和信息化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强化师资力量建设,培养了一批以省骨干教师和示范教师、技能大师为领头人的专业中职教师队伍。加快课程改革步伐,精品课程达到40余门。在第一批中职国家示范学校中,中江职中成为全国唯一的民办中职示范学校。2015年11月,什邡职中、西南安装高级技工学校进入第二批中职国家示范学校行列。
将高职试验区建设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结合起来,全面启动国家级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示范县创建工作,大力推进农村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普及,切实提升农民实用技术技能,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近年来,德阳市大力实施 “2112”教育富民工程(每个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每年引进推广2个以上先进实用农科项目,建立1处以上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在每村扶持1个以上科技致富示范户,全年培训农村劳动力20%以上),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劳动力有效转移和农民增收致富。目前,该工程已推广到90%以上的乡镇,技术引进、推广年直接创农业增加值1亿多元,示范户人均纯收入是全市农民人均收入的2倍多,广大农民和农村基层组织把这项工程誉为“民心工程”。
新闻推荐
对于罗江县慧觉镇龙王村来说,11月20日是不平凡的一天——这天,龙王洞枣子扶贫产业园股份专业合作社正式挂牌成立,该村32户贫困户领到了专合社的股权证,当上了“股东”,成了年底可领取分红的“老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