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开强︵左︶和工人在晒场忙活?
文/图 本报记者 肖芷悠
一片空地上,晾晒着数十排红苕粉。晒场两旁停放的车辆上,坐着等待收购的商贩们。这是日前记者在罗江县略坪镇安平村10组李开强家看到的场景。从外出务工到回乡创业,短短两年时间,李开强已成了村里的红苕粉专家,不少乡邻前来拜师学艺,李开强也乐于传授。“一个人富不算富,带动全村人致富才是我的目标。”李开强说,目前他雇了十多个帮手,都是本村劳动力,就是希望他们在家门口也能挣到钱。
苦学技艺回家创业
早在2005年,李开强就前往浙江打工,当年就进入一家粉丝加工厂,谋得一份守仓库的活儿。“厂里的特色产品之一就是红苕粉,我就想到红苕粉也是罗江的特色,我父亲就做了一辈子的红苕粉。”李开强说,他开始思考,在外面给别人打工不如回家自己创业,罗江产红苕,空着那么好的原材料产出地不用多可惜啊。
有了创业的想法,李开强便开始留意起了厂里加工红苕粉的原料,并逐一记在了本子上。不仅如此,他还向老板主动申请调去技术岗位,希望能详细了解制作流程和工艺。“由于我没有技术,起初老板并不同意,我跟老板说,工资无所谓,只要能学到技术就好,老板这才同意了。”
2012年,李开强背着一麻袋厂里生产的红苕粉返乡,首次尝试创业,经过反复摸索、比较,他发现,自己生产的粉丝总是差一点嚼劲。李开强还注意到,村里生产红苕粉的人不少,但都是小打小闹,质量不一。“我当时就萌生了一个想法,就是把大家联合起来,把我们安平村的红苕粉做成一个品牌,而要创品牌就要有过硬的质量。”于是,回家不到半年,李开强又踏上了去浙江拜师学艺的路。
记者看到,李开强的“学习笔记”每一页纸张都已被翻旧,上面密密麻麻记着制作红苕粉的“秘诀”。李开强说,再去浙江学技术的这一年,自己铆足了劲儿,一心想着要把最好的工艺技术带回家乡。(下转第三版)
新闻推荐
“五味良药”提素质 改革创新添活力 ——罗江县实施“五强化五破解”推动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纪实
本报记者肖芷悠通讯员陈湖刘洪把思想政治建设的出发点放在提高班子成员的思想政治素质上,把切入点放在提高领导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上,把根本点体现到狠抓落实推动经济发展上,把落脚点放在惠民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