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丽娟 通讯员 陈湖
2010年被省委、省政府评为“三农”工作先进县;
2010年-2012年连续三年获得整县推进新农村建设全省绩效考核“优秀”名次;
……
在建设产村相融新农村、构筑美好和谐新罗江的道路上,罗江县不断探索,不断前进,不断收获着成绩。
据了解,该县自2010年被纳入全省整县推进新农村建设示范县以来,即以科学规划为基础,以农民持续增收为核心,实施“农村包围城市”,推进镇村“组团式”扩张,“田园式”开发,以工促农,以农促游,以游促收,以乡促城,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向新农村建设聚集,各类产业协调发展。
经过三年的努力,罗江县在新农村建设方面成绩突出,主导产业连片发展,乡村旅游成效明显,基础设施明显改善,公共服务更加完善,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农村面貌焕然一新。
——主导产业连片发展。该县以现代农业支撑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标准化发展,建成贵妃枣、优质梨、蜜柚、核桃、精细蔬菜、制种等7个万亩特色产业基地,逐步形成“镇镇有主导产业、村村有特色品种、户户有增收项目”的良好格局。同时以新技术的试验示范为突破口,广泛开展不同层次的示范片及园区建设。不仅建设县级百亩新品种示范片2个,示范品种53个,而且承担农业部水稻油菜高产创建活动,建立部级示范片6个,示范面积6.3万亩,油菜高产创建百亩攻关田实现单产271.5公斤,再次刷新四川历史记录。此外,全力打造10万头可溯源绿色优质商品猪循环农业园区、百万只优质獭兔循环产业园区、百万绿色珍禽产业园、5万头生猪标准化生产区和林下百万优质禽养殖园区等五个现代畜牧业标准化示范区,成功创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
——乡村旅游成效明显。该县充分利用旅游资源和区位优势,在已建成天马山生态园、贵妃园、倒湾古镇、范家大院、五丁谷等一批主题鲜明、特色突出的产村相融示范点的基础上,大力发展“0cm”(农户+特色种养业、生态环境、文化、旅游)“亦农亦游”新业态,并建成贵妃苑、天马山生态观光园、国色天香等10个乡村旅游点、5条精品乡村旅游线,成功创建“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县”。仅今年1-4月全县乡村旅游共接待游客88.78万人次,实现收入3.06亿元。
——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与新村建设和产业发展配套,该县还同步推进改厨、改厕、改圈、改水、改路,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加快水利、道路、电网、土地整理等生产性基础设施建设。突出安全饮水、户用沼气、垃圾清运、污水处理和广电等生活性基础设施建设。全县村组道路硬化率达90%以上,有效灌面达73.3%,自来水饮水达60%以上,农户“五改”达90%,沼气宜建户达95%以上。建成“全省环境优美示范县”,“户定点、组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垃圾生态处理新模式在全省推广。
——农村面貌焕然一新。该县按照“三打破、三提高”和“全域、全程、全面”的要求,根据县域新村总体规划,结合农村危房改造、城乡环境整治等项目的实施,全面完成新村(聚居点)建设任务。在已建成以倒湾古镇、五丁谷等农民集中居住点为中心,辐射周边的白马关镇“亦农亦游”新农村综合体的基础上,将启动白马关五美寨新农村综合体建设。
——公共服务更加完善。立足于公共服务均等化,以灾后重建为契机,该县完善了“1+6”村级公共服务活动中心106个。100%的乡镇、70%的村通公交车,95%以上的农民参与了新农合,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应保尽保。畅通民意表达渠道,引导群众理性表达诉求,为新农村建设保驾护航。同时,该县还通过建立“新公民培训学校”,承认农民的个体差异,分类引导群众,促进城市文明向农村延伸,实现农民向“市民”的跨越。2012年,全县接受各类培训的农村群众达到8万余人次,其中接受技能培训的人数达到 1.2万,转移输出农村剩余劳动力6万人次,实现劳务总收入7.2亿元。
新闻推荐
为确保罗江县教育系统“实现伟大中国梦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四川”主题教育活动顺利开展,罗江县教育局建立了干部定点联系学校制度,所联系学校包括27所公立学校和19所民办学校。据该县教育局局长唐昌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