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新闻 广汉新闻 什邡新闻 绵竹新闻 中江新闻 罗江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德阳市 > 罗江新闻 > 正文

由“内”至“外”的推动力 ——罗江 “文化立县”增强综合实力工作侧记副题引题题一题二

来源:德阳日报 2011-10-27 22:32   https://www.yybnet.net/

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正是幸福家园不可缺少的“软实力”。

罗江,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复县以来,当地党委、政府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将文化贯穿于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始终。从“文化立县”发展战略到建设“中国幸福家园”,在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大力支持下,罗江不断挖掘整合历史文化,培育扶植特色文化,创新发展企业文化,支持鼓励本土文化人才,拓展文化发展平台和空间,文化艺术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多年来,罗江注重创新文化载体,组织农民创建的“村民道德协会”,被誉为“中国第一协会”,开展“坝坝宴”、唱川剧、评“好媳妇”、“好公婆”等活动。农民创建的“嫂子歌舞团”、“农民诗歌会”等同样引人注目。举办的中国诗歌节、民俗文化节、“状元节”等活动,以人文历史传统、身边的人和事,促进了群众心理和谐,激发了广大干部群众共建美好家园的热情。

“5·12”特大地震后,罗江针对实际情况,迅速制定并实施《汶川地震罗江县火凤凰重建计划纲要》,提出“以精神文化重建统领抗震救灾及灾后重建工作”,专门设立精神文化重建专项基金,开展一系列的精神文化重建活动。

2008年5月29日,罗江县委、县政府重建精神家园“火凤凰计划” 启动,6月1日,由文艺界人士和爱好文艺的群众组成的“火凤凰艺术团”文艺小分队300余人奔赴乡镇、村庄、建设工地开展演出。罗江县抗震救灾电视短剧创作组迅速组建起来,10月,《罗江故事》第一集《没有过不去的河》(又名《天秤》)荣获“我们在一起”抗震救灾电视音乐、电视文学、电视纪录片一等奖。 同时,罗江还开辟理论创新阵地,设立罗江讲坛,围绕灾后精神文化建设等主题,邀请著名专家学者和专业人士举办讲座,举办“前沿”辩论会,开办“前沿”旬刊,围绕全县重建工作、基层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各级干部主动学习,提高学习针对性,开启干部思想。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罗江由点及面,有序推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罗江更加注重“质”的提升,本土的蜀汉三国文化、调元文化、诗歌文化、地方戏剧文化、乡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2010中国·罗江诗歌节”的亮相尤其引人注目。“全国首届十大农民诗人”在罗江诗歌节开幕式上正式加冕,诗人艺术家采风活动、长啸喊山比赛、著名诗人赠书仪式暨新农村题材诗歌创作研讨会等10项活动内涵丰富、集中展示罗江在灾后精神文化重建乃至经济建设等方面重大成果被称为“中国最大规模的诗歌活动”。 抓住灾后重建机遇,罗江共实施文化灾后重建项目85个,涉及公共文化服务、体育、新闻出版、文化自然遗产、文化产业、文化市场项目等。罗江还开展全民素质提升工程,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根本,着力在巩固成果、提高水平、开拓创新、增强实效上下功夫,进一步提高了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为灾后重建营造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

近段时间以来,鄢家嫂子艺术团的成员们沉浸在一种特别的喜悦中,就在9月30日,这个由群众自发组织成立的团体成为罗江复县以来文艺界首次重奖的获奖者之一。当日,火凤凰艺术团、鄢家嫂子艺术团等17个文艺团体、龙敦仁等10名个人获“罗江县群众活动突出贡献奖”,县文化馆等8个文学艺术创作集体和赖安海等85名个人获“罗江县文学艺术创作奖”。全部奖金达到30万元——对此,无论是罗江的干部还是普通职工、群众都有一个明显的感受:党委、政府对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视是实实在在的,看似抽象的精神文化事业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推动,让罗江的幸福指数迅速提升。

“立县之本”花繁叶茂

文化是物质的灵魂,物质是文化的显现——对于国家而言,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不仅伴随经济的强盛,也伴随文化的昌盛。对于一个地方也是如此——从“文化立县、工业強县、农业稳县、旅游兴县”的战略到“民主自治、以乡促城,全域建设中国幸福家园”,复县以来,罗江的文化始终与经济的发展融为一体。

特大地震后的精神文化重建,让罗江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让人注目的是,在逆境中奋起的精神力量转化为新一轮发展的内生动力,强力助推了罗江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罗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民生事业、基础设施、城乡面貌、三产次业等方面巨变,县域综合实力至少向前跨越了10年。在罗江的决策者看来,特大地震后的三年来,通过与精神文化相关的一系列重建,罗江收获非常多,但最难能可贵的是干部群众思想上的深刻变化,党员干部在抗震救灾中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在灾后重建中“创先争优”勇挑重担,充分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群众迅速走出地震阴霾,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以更加健康的心态、更加积极的行动,积极支持参与灾后重建,不断开启新生活,树立新风尚,成为罗江干事创业的宝贵财富。最新统计显示,今年1-9月,罗江工业增速达到2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为“文化立县,工业強县”的罗江写下一个生动的注脚。

文学类创作奖、艺术类创作奖、群众文化活动突出贡献集体奖、个人奖…… 9月30日上午,国庆节到来之际,随着文艺演出的进行,一个个罗江人特别关注的奖项一一颁发,包括嫂子艺术团在内的一个个 “本土大腕”登台领奖。这是罗江县委、县政府设立“文学艺术创作和群众文化活动奖励基金”,制定出相关实施措施以来的首批获奖者,而这一新政的用意也很明确——进一步促进罗江文化事业的大发展,繁荣文学艺术创作,激励精品文艺的产生,以先进文化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对于这种理念,罗江的干部群众都有深切的理解,从两三年前开始,鄢家镇干部的手机彩铃声里首先强调的就是“经济文化重镇”。

“看到文化得到各级的如此重视,我们这些从事群众文化工作的人高兴得很。”谢洪梅是罗江县鄢家镇居委会党支部书记,也是鄢家嫂子艺术团的发起者之一。9月29日,她以党代表的身份参加了中共德阳市第七次代表大会,大会提出德阳要努力建设经济文化强市,谢洪梅特别振奋。

10月15日至18日,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绘制出新晋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努力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蓝图。当时,鄢家嫂子艺术团的成员们聚在一起,商量排练更多的新节目,增强地方的“软实力”。 

发展最终应以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经济与文化比翼飞,全面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罗江正在大步向前。

“十二五”期间,罗江将以“中国幸福家园”建设为总揽,继续坚持“文化立县”,走“以先进文化引领城乡统筹”的发展路子,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文化软实力,提高全县人民的文明素质。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把文化发展与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结合,与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罗江的目标是,到2015年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文化市场运行机制。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构建门类众多、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的罗江文化产业新格局。打造一批市场竞争力强、有罗江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品牌,让罗江的文化软实力持续增强,使文化产业成为罗江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点。文化产品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深秋时节,位于白马关镇的五丁谷的打造已接近尾声,与声名在外的倒湾古镇相邻,一个集观光旅游和农民安居乐业的示范点呼之欲出,秦汉风韵的建筑群已经吸引了游客的目光。五丁谷的打造正是罗江完善白马关文化旅游区的动作之一,作为推动全县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有效载体,除了白马关文化旅游区,中国现代诗歌主题公园,罗江县文化创意创业孵化园,四川民俗文化体验园,“翰林班”中国川剧博览园等项目正有序实施。

文/图  本报记者  谢晓斌

文化是物质的灵魂,物质是文化的显现——对于国家而言,任何一个大国的崛起,不仅伴随经济的强盛,也伴随文化的昌盛。对于一个地方也是如此——从“文化立县、工业強县、农业稳县、旅游兴县”的战略到“民主自治、以乡促城,全域建设中国幸福家园”,复县以来,罗江的文化始终与经济的发展融为一体。

特大地震后的精神文化重建,让罗江干部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让人注目的是,在逆境中奋起的精神力量转化为新一轮发展的内生动力,强力助推了罗江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罗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民生事业、基础设施、城乡面貌、三产次业等方面巨变,县域综合实力至少向前跨越了10年。在罗江的决策者看来,特大地震后的三年来,通过与精神文化相关的一系列重建,罗江收获非常多,但最难能可贵的是干部群众思想上的深刻变化,党员干部在抗震救灾中不畏艰险冲锋在前,在灾后重建中“创先争优”勇挑重担,充分发挥中流砥柱作用。群众迅速走出地震阴霾,充分发挥主人翁精神,以更加健康的心态、更加积极的行动,积极支持参与灾后重建,不断开启新生活,树立新风尚,成为罗江干事创业的宝贵财富。最新统计显示,今年1-9月,罗江工业增速达到28%,高于全市平均水平,为“文化立县,工业強县”的罗江写下一个生动的注脚。

文学类创作奖、艺术类创作奖、群众文化活动突出贡献集体奖、个人奖…… 9月30日上午,国庆节到来之际,随着文艺演出的进行,一个个罗江人特别关注的奖项一一颁发,包括嫂子艺术团在内的一个个 “本土大腕”登台领奖。这是罗江县委、县政府设立“文学艺术创作和群众文化活动奖励基金”,制定出相关实施措施以来的首批获奖者,而这一新政的用意也很明确——进一步促进罗江文化事业的大发展,繁荣文学艺术创作,激励精品文艺的产生,以先进文化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对于这种理念,罗江的干部群众都有深切的理解,从两三年前开始,鄢家镇干部的手机彩铃声里首先强调的就是“经济文化重镇”。

“看到文化得到各级的如此重视,我们这些从事群众文化工作的人高兴得很。”谢洪梅是罗江县鄢家镇居委会党支部书记,也是鄢家嫂子艺术团的发起者之一。9月29日,她以党代表的身份参加了中共德阳市第七次代表大会,大会提出德阳要努力建设经济文化强市,谢洪梅特别振奋。

10月15日至18日,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举行,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绘制出新晋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努力建设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蓝图。当时,鄢家嫂子艺术团的成员们聚在一起,商量排练更多的新节目,增强地方的“软实力”。 

发展最终应以文化概念来定义,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经济与文化比翼飞,全面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罗江正在大步向前。

“十二五”期间,罗江将以“中国幸福家园”建设为总揽,继续坚持“文化立县”,走“以先进文化引领城乡统筹”的发展路子,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文化软实力,提高全县人民的文明素质。推进文化创新,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把文化发展与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相结合,与推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罗江的目标是,到2015年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文化市场运行机制。基本建成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构建门类众多、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的罗江文化产业新格局。打造一批市场竞争力强、有罗江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和文化品牌,让罗江的文化软实力持续增强,使文化产业成为罗江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点。文化产品能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为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深秋时节,位于白马关镇的五丁谷的打造已接近尾声,与声名在外的倒湾古镇相邻,一个集观光旅游和农民安居乐业的示范点呼之欲出,秦汉风韵的建筑群已经吸引了游客的目光。五丁谷的打造正是罗江完善白马关文化旅游区的动作之一,作为推动全县文化产业大发展的有效载体,除了白马关文化旅游区,中国现代诗歌主题公园,罗江县文化创意创业孵化园,四川民俗文化体验园,“翰林班”中国川剧博览园等项目正有序实施。

文/图  本报记者  谢晓斌

新闻推荐

逃犯同日归案 结局大相径庭

全市公安机关在“清网行动”中,贯彻落实宽严相济政策,坚持规劝感化和强力抓捕并重的工作方针,对主动投案自首的逃犯严格按照相关规定从轻或免除处罚,对继续畏罪潜逃的逃犯,坚决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将其缉...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由“内”至“外”的推动力 ——罗江 “文化立县”增强综合实力工作侧记副题引题题一题二)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