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次现场会,都意味着罗江垃圾生态处理工作的进一步完善。 加强自我约束、重视环境改善的意识正在罗江乡村延伸。在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创建“五十百千示范工程”纳入全域建设“中国幸福家园”这一总体框架之后,近年来,罗江县通过统一规划,精心组织和实施,取得明显成效,其中创造的农村垃圾有效处置的“罗江模式”备受关注,今年1月7日,四川省委、省政府在罗江召开现场会,向全省推广罗江垃圾生态回收经验。
盛名之下,罗江想得更多的是长效机制建设,农村垃圾生态处理相关工作的要求变得更高、推进的步子迈得更快。
“城乡环境哪里有问题,我们欢迎群众举报,欢迎媒体曝光监督。”3月25日,在罗江县推进农村垃圾生态处理长效机制建设现场会上,县委副书记曾长江反复强调这一点。
“前不久,我们县某乡镇因垃圾池清理不及时而被媒体曝光,这就说明我们各乡镇推进环境治理的水平还是参差不齐。”曾长江由衷地说。其实,再次自我加压、强调“监督”这个关键词之前,罗江一直重视“监督”在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建设中的份量。
文/图 本报记者 谢晓斌 实习生 仲启飞
80名身着橘黄色工作服的保洁员精神饱满,脚下的座驾--以蓝白为主色调的人力三轮清运车排放整齐,绘成了一幅黄、蓝、白三色齐聚的醒目画卷……
3月25日,罗江县金山镇农村垃圾生态处理长效机制建设启动仪式,在该镇自来水厂举行,这是金山镇环境治理的一个新起点,而无论是从保洁员配备中的细节调整,还是一系列措施的制定实施,金山镇长效推进农村垃圾生态处理、改善人居环境的长效机制已开始发力。
“重赏”之下 竟无“勇夫”
农村垃圾有效处置一系列工作铺开之际,为了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监督和管理,确保长效机制的建立和有效推进,罗江县政府制定了“农村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建设考核办法”,明文鼓励社会各界和群众对环境卫生方面所存在的问题,向设在罗江县城乡环境综合管理执法局的热线电话3120000进行举报,诸如非正式垃圾堆放点超过24小时无人清运,垃圾清洁房(池)外垃圾溢满、倾倒和堆放等现象,对举报情况属实的群众,由执法局给予50元奖励。
“我当时想,群众的反映会很积极,肯定有很多人来举报,因为这样挣钱很容易,甚至会有人专门去各个地方找问题,成为举报专业户,一个月挣几千元也很正常。”奖励办法颁布之初,罗江县相关领导和部门对这一发动群众监督、促进改善环境各项措施落实、最终促进环境有效改善的措施非常乐观。
出乎意料的是,自颁布到如今,就只有1位群众举报过,当查证属实后要给其发放奖金时,这位群众却不愿意前往领取,而是要求将50元钱充入自己的手机卡上,哭笑不得的城乡环境管理局副局长傅迅最后只得为他充了话费。
“只要将发现的问题如实举报,就能得到50元的奖金,这么轻而易举就可以赚钱的事情,竟然没有人做!”举报措施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乃至是相差甚远,让罗江县相关领导和部门“很困惑”,觉得简直无法理解的曾长江甚至专门还询问当地电视台“是不是没有公布电话号码”。电话号码当然是公之于众了,那为什么群众没有行动呢?罗江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经过讨论和研究,认为这种现象的原因有二,一是举报程序不够简化、形式不够丰富,二是群众对参与城乡环境治理尤其是农村环境治理的积极性还不够高、意识不够到位。
自我加压 开出“猛药”
3月25日召开的长效机制建设会上,罗江自我加压,完善了监督措施,丰富了举报形式,明确提出,群众可采取电话、电子邮件、来信、来访等形式投诉举报,除了专门的投诉举报热线3120000,还设置了投诉举报邮箱luojiangxianzfj@163.com。
除此之外,罗江还在相关的考核办法中加入了媒体曝光问责制度,凡是因环境卫生问题被媒体曝光的,扣除目标考评分,还要对责任镇进行通报。同时将通报情况报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由领导小组对相关乡镇主要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镇党委书记还要在县级媒体公开致歉。
“想要解决农村环境治理过程中的问题,一定要提高群众主动参与的意识,这是搞好城乡环境的重要前提。”在罗江的决策层看来,提高群众的参与意识,要从提高全县领导干部,尤其是各乡镇分管环境治理工作干部的参与意识出发,如果各级干部在这项工作中出现懈怠、应付的情况或者是认识偏差,那么群众参与意识的提高将无从谈起。
基于此,25日召开的长效机制建设会要求各乡镇对农村垃圾生态处理工作要“再梳理、再检查、再回顾”,“关键是一定要高度重视,认识到位,狠抓落实”。 “被群众举报的、被媒体曝光的,还要处以罚款”等“猛药”也一一开出。
对于到底收不收群众每月一元的垃圾清运保洁费,曾长江在和金山镇负责人交换意见时,再次说明了实施这一看起来“很麻烦”的政策的初衷——这个钱要收,我们不是为了收钱而收钱,而是要通过收取这1元钱提醒保护环境人人有份,让大家积极参与,养成爱护卫生的良好习惯,既成为参与者也成为监督者。
减量处理 坚持不懈
在垃圾完善农村环卫体系建设方面,罗江创造出了“集中分类,生态处置,垃圾减量”的全新模式,按照农村垃圾处置流程,结合农村特点,依据“布局合理、方便群众、便运转运”的原则,建设分类收集存放的垃圾处理设施。与此同时,各镇开展垃圾分类收集和生态处置工作,建立保洁制度,落实考核措施,加强保洁培训,强化队伍建设,形成长效机制,根据垃圾收集量、分类方法、作业时间等因素,配置相应人员和运载工具。
自推行垃圾生态回收处理方式以来,罗江基本实现了农村垃圾“减量化”、“分类化”、“生态化”,垃圾总量80%可生态处置垃圾作堆肥处理,3%-5%左右可回收垃圾进入回收再利用环节,2%-5%左右的建筑垃圾回填处理,10%-15%不可处理垃圾才运往县垃圾处理场处理,减少垃圾处理量,节约垃圾处理成本。
减量处理作为垃圾处置流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直接决定了处理垃圾的成本和工作量,更重要的是,可以缓解填埋垃圾占用土地的严峻问题。
“不能让垃圾和人争土地,减量处理是罗江模式的特色,也是我们在城乡环境治理过程中大有可为而又必须大有作为的着力点。”罗江的决策层认为,垃圾减量处理的原则不能松动,一定要坚持下去,力争在每户周围都有垃圾池,让群众的垃圾有地方丢、有人员打扫、有车辆清运、有好的方法处理。治理城乡环境,是罗江县建设“中国幸福家园”的四大目标之一,只有实现垃圾处理常态化、管理长效化,才能达到“出如画”的目标,才能把罗江打造成为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城市,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的自豪感和幸福度,提升罗江形象,让罗江成为生态圣地、人居宝地、休闲天堂、创业乐园。
新闻推荐
真情帮扶 给力新农村建设 ——德阳市“挂、包、帮”典型经验摘登(一)
编者按:德阳市最近召开了“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工作会议,对全市开展“挂、包、帮”活动的经验进行了总结交流,为进一步做好今年的工作奠定了基础。本报特开辟栏目,展示其中一些好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