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新闻 广汉新闻 什邡新闻 绵竹新闻 中江新闻 罗江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德阳市 > 罗江新闻 > 正文

洁净城乡 如画家园

来源:德阳晚报 2011-02-22 23:33   https://www.yybnet.net/

舒适宜居的万安镇芒江村一角。 远观县城万安大道。 今日优美调元镇。 机关干部职工参与治理。 清除小广告。 宣传活动形式多样、喜闻乐见。 垃圾“分类池”遍布农村。 别具一格的白马关倒湾古镇。 万人签名争做文明人。 学知识、提素质蔚然成风。 发放宣传资料。 组织车队集中宣传。 农村垃圾生态回收。春风染绿纹江岸,明月装饰潺亭城。调元故里好风景,众人皆称幸福园。

全域建设“出如画、入有余,大和谐,同快乐”的“中国幸福家园”,罗江将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有序推进“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创建工作作为“出如画”的依托纳入总体蓝图,统一规划、科学组织、强力实施,绘就如画一般的城乡风景,全面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

力争通过两年深入治理,让罗江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人更美,让生态宜居成为罗江的名片,为建设“中国幸福家园”奠定坚实基础——早春二月,行走在罗江的大地上,处处可以感受到城乡环境的优美宜居,时时惊叹于群众生活的幸福。

■思路

环境治理既不是“小事”,也不是“难事”,而是“必修课”

在罗江的决策者看来,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创建“五十百千示范工程”既是四川省德阳市的重大工作部署,也是罗江建设“中国幸福家园”的“必修课”。 历史的眷顾、未来的期盼、有序的轨道——罗江县委书记卢也简要地概括饱含了罗江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赋予的丰富内涵。

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创建“五十百千示范工程”纳入全域建设“中国幸福家园”这一总体框架之后,罗江进行统一规划、组织和实施,明确提出:力争通过两年深入治理,让罗江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人更美,让生态宜居成为罗江的名片,为“幸福家园”奠定坚实基础。

基于对环境治理的长期性、复杂性、重要性和紧迫性的深刻领悟,罗江既不认为这是“小事”而不愿作为,更不认为是“难事”而无所作为。而在德阳市委、市政府把罗江作为省级试点县后,罗江县委、县政府下定决心要以更快的速度,更大的力度,强力推动环境治理快见效、见实效、见长效。

■保障

迅速成立相关机构,创新思路筹集资金,确保活动持续深入开展

思路既定,罗江立即成立起一个以县委书记、县长为组长,副书记、常务副县长为副组长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领导小组。与此同时,由县委常委、副县长牵头,组建11个专项工作组,成立了县城乡环境综合管理执法局。全县实行“联镇帮村助组”和“领导挂村、部门包村、干部帮户”,书记、县长带头抓点,县级领导驻点包片,部门帮村助组跟进。借力村组议员制度,企业、机关、住户“门前五包”,村、社区示范家庭引路,评选文明户、卫生户、文明楼栋,推进活动持续深入开展。

环境治理需要资金投入。罗江创新思路,运用财政投一点,项目调一点,土地收益挤一点,群众出一点,社会捐一点的“五个一点”模式,筹集资金5.8亿元,专项用于环境治理。作为工作正常运行的保证,相关机制也建立起来,城、镇实行“一日两扫,全天保洁”,配齐环卫人员、交通管理人员、城市管理人员,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专业人员和普通群众力量相结合,形成推动城乡环境治理的强大合力。

■宣传

搭建立体宣传平台,治理环境、创建环境优美示范县意识深入人心

切实改善人居环境,就要让爱护环境的理念“入村、入户、入脑、入心”,全员发动。为此,罗江以《人民日报》、《四川日报》、四川电视台、《四川经济日报》、《四川农村日报》、《德阳日报》等高端、主流媒体为依托,采取拍摄《罗江故事》电视短剧,编辑《前沿》期刊,举办“前沿”辩论会、知识竞赛、演讲比赛、文艺小分队演出和设置大型广告,发放宣传画册等方式,搭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宣传平台,广泛开展深入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出人人知晓、全民参与的氛围。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仅各大媒体就刊发了罗江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创建环境优美示范县工作的相关报道近百篇。同时,还专门发布了《罗江县人民政府关于接受“五市十县百镇千村环境优美示范工程”建设情况考核的公告》,公布热线电话,在媒体上广为宣传,受理广大城乡居民对创建“环境优美示范县城”情况的反映,接受监督。

■行动

以创建“省级生态县”为契机,罗江建立健全五大机制,为城乡人居环境有效改善夯实基础

城区清扫保洁工作市场化运作机制——与保洁公司签订责任书,对县城实行18小时左右的无缝隙保洁,实现车行道、人行道、绿化带、“城市家具”四位一体保洁。设立县城保洁工作群众监督员,公布举报电话。

生活垃圾“村收、镇集、县处理”全覆盖机制——快速改变农村“垃圾处理靠风刮、污水处理靠蒸发”的处理方式,转而向“村收、镇运、县处理”模式转变,在四川全省率先实施全域覆盖的垃圾收集处理体系。

垃圾生态回归机制——“统一收集、集中分类、生态处理”的农村垃圾生态处理模式,降低了农村垃圾处理成本,增加农民收入。1月7日,四川省委、省政府在罗江召开现场会,向全省推广罗江垃圾生态回收经验。

公民文明素质培训机制——2010年上半年,在白马关镇建立四川全省首个新公民素质培训基地,学知识,提素质蔚然成风。

爱护环境宣传机制——县城内,交通要道、主要街道等均成为大力宣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创建“五十百千示范工程”示范县的阵地。大规模的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动员大会、工作推进会,持续的“除陋习、树新风”专项行动等一系列务实之举在罗江有序实施。

以高标准、高规格、高质量为目标,罗江推行五大措施,开展“五十百千示范工程”创建工作。

改善城乡基础设施——加快环卫基础设施建设,规范和完善县城和场镇的基础设施,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升级。

全域风貌塑造——大面积的风貌塑造涉及到城市、交通沿线和场镇,一街一特色、一幢一景观的城市风貌已成为罗江的一大特色。

持续治理“五乱”——将“五乱”治理作为长期性和经常性工作来抓,将小广告治理日常化,对工地乱象问题与规划和建设部门衔接,做到层层把关,人人监督。

完善工作长效机制——各镇设立建环所,专职负责农房建设和城乡环境管理,县、镇两级建立保洁队伍。县城增补交协警、城市协管人员,镇村保洁实行分路段、片区管理,县城实现网络化管理。

建立督查和曝光问责机制——抽调县级部门领导组建9个督察组,建立督查和曝光问责机制。制定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投诉举报奖励办法(试行)》等措施,动员群众广泛参与,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动态督导机制。

■亮点直击

“罗江模式”

破解农村垃圾有效处置“老大难”

困扰农村环境卫生的“老大难”如何破解?罗江确定“户定点、组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思路。通过先行先试,用先进典型示范,以先进经验引导,在最短的时间内摸索出一条农村垃圾生态回收处理的新模式,率先在全县范围内107个村、1220个组推广和普及,成效显著。

为形成长效保障,该县建立起设施建设机制。每3-5户农户建1个垃圾定点收集池,每个组建1-2个生态垃圾处理池,每个镇建一个垃圾压缩中转站,县城建有一个垃圾填埋场。目前全县共建垃圾定点收集池7879个,生态处理池1150个,垃圾房1242间,14个垃圾压缩中转站,形成县、镇、村、组、户垃圾生态收集设施体系。在管理运作中,各村民小组以村民议事方式,从本组选聘1名保洁员,每周工作一天,将农户定点垃圾收集池的垃圾转运至组上的生态垃圾处理池,按标准分类,并进行生态化处理,村上选聘1-3名保洁员,每周将组上生态垃圾处理池中无法生态化处理的垃圾收集转运至镇上的垃圾压缩站,镇上的保洁员对垃圾进行压缩,县上的环卫人员将压缩后的垃圾运到县上的垃圾填埋场进行填埋。 为确保垃圾生态回收处理长久运行,罗江的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实行县级全额补贴,全县共投入1000万元,实现垃圾定点收集池、生态处理池、清洁房、垃圾压缩站等设施的全覆盖。对于全县村组保洁人员一年510万元的基本报酬,除了各镇和大部分群众筹集部分,另外300万元由县财政列入预算解决。

“罗江模式”产生经济、社会、环境“三重效益”。经初步测算,实现生态回收处理后,该县每年减少的垃圾转运费及相应的人员支出就达近千万元。此外, 80%的垃圾进行生态堆肥处理后产生的有机肥料可就近利用,帮助农民节本增收,增加2000人就业。通过村民自治,村民每月上交少量卫生费,从中受到启发教育,自觉养成卫生习惯,同时成为“卫生监督员”。垃圾生态回收,农村面源污染的问题基本解决,不仅实现垃圾处理减量化、再利用,垃圾堆肥后每年还能产生大量有机肥料,促进生态农业发展。

“自治管理”模式

非物管小区告别“脏、乱、差”

由于历史原因,非物管小区在罗江较为普遍,与此相伴而来的是,各小区不同程度地“脏、乱、差”影响了居民的生活环境,降低了群众的生活品质。如何啃下这块城乡环境治理中的“硬骨头”?一次试点首先在位于万安镇富乐社区的德信佳苑展开。

德信佳苑的“脏、乱、差”曾持续了10年之久,因为环境不好,这个县城边的小区正在失去本应有的吸引力。在政府的引导下,小区居民自发成立了业主委员会,开始管理自己的居住环境。

小区的配套建设需要钱,居民们就自发垫资4万多元,大家齐动手,用一个月时间完成了对道路、地面的硬化,用两个月时间完成了对小区环境的绿化、美化,七八十岁的老人都主动参与。3个月后,自我管理的小区面貌一新,眼下,这里已变成一个“花园式”的小区。

试点成功,罗江县委、县政府在全县49个非物管小区全面推行“自治管理”模式。

小区业主委员会在社区的指导下,受广大居民的委托,按照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原则,搞好与小区居民利益相关的门卫保安、清洁卫生等各项工作,完成小区日常的公共设施的管理、维护和维修,组织小区居民参加乡镇、社区组织的各项公益性的活动,实现自主改善小区环境、自主维护小区设施、自主理顺小区秩序、自主丰富小区文娱生活…… 如今,这种新型小区管理方式已全面普及,49个小区形成了自治管理长效机制,有效改善了环境,理顺了管理,解决了历史遗留问题,群众政府“双赢”。同时“我要参加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小区环境我们自己建设”的理念为广大居民所认同。

本报记者 谢晓斌

新闻推荐

大打文化王牌 “范家大院”给力“幸福御营”

本报讯(记者谢晓斌实习生仲启飞)记者日前获悉,经过一年的努力,罗江县御营镇已完成范家大院一期修缮、忧乐广场、停车场等建设,景区雏形初具。为更好地发展生态农业和文化旅游业,范家大院景区招商会将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洁净城乡 如画家园)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