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德阳 今日广汉 今日什邡 今日绵竹 今日中江 今日罗江
地方网 > 四川 > 德阳市 > 今日广汉 > 正文

从最初包产到户 到如今现代农业吃饱变吃好 禾下乘凉不再是梦

来源:华西都市报 2021-09-30 04:21   https://www.yybnet.net/

从最初包产到户 到如今现代农业 “天府粮仓”的沃野美如画。杨涛摄

9月中旬,广汉市连山镇广袤的平原上,整整齐齐的水稻被村道分割成“田”字。此时离当地向阳公社的改革已经过去41年。“有女莫嫁向阳郎,吃的稀饭浪打浪,住的草房笆笆门,走的泥路弯又长。”这首民谣,道出了当年向阳的困境,而如今,这里已有着“天府粮仓”的美誉。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四川农业发展迅速,从包产到户到建立现代农业体系,实现了从吃饱饭到餐桌越发丰富,也让禾下乘凉不再是梦。

敢为人先“吃螃蟹”

成就“中国农村改革第一乡”

谁也没有想到,“包产到户”竟成为推动中国农村改革的一大壮举,也成就了向阳“中国农村改革第一乡”的美名。原向阳公社党委书记叶文志在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说,当年的改革就是一张白纸,自己画蓝图,遇到啥改啥,坚持问题导向,坚持敢为人先。

1974年,32岁的叶文志去向阳公社当了党委书记,一手解决吃饭问题,一手改革调动农民积极性。于是就有了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在改革农业和工业的同时,叶文志把公社行政也改了。

为什么要摘下人民公社的牌子?叶文志说,最主要就是因为经济基础发生变化了,“从经济发展上来说,名称不相符了。从经营基础上来说,这个体制就更不适合了”。

1980年9月,向阳悄然“换牌”——早上出去还是公社,中午回来就是乡了。

叶文志说,改革路上不光要有作为还要有担当。挨批评要干,写检讨还是要干。要有担当,还要有不服输的精神。他当时已做了最坏的打算,“大不了就回去当农民嘛。”半月后,中央支持的消息传来。

很快,这一试点改革不仅在广汉得到全面推广,在全国农村也引起强烈反响。从包产到户至今,广汉的农产品单产和品质均居全省前列,被赞“天府粮仓”。

天府粮仓里话丰收

四川农业金字招牌不断擦亮

2021年9月,广汉迎来秋收,当地村民一起分享着丰收喜悦,这里已经成为四川建设现代化农业的一个缩影,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乡务农。

“我是80后,都不算年轻的哦,好多90后都返乡来搞农业了。”家庭农场主冷辑龙今年32岁,他笑称自己是“农二代”,父辈在当年就是种田高手,现在的“家庭农场”模式,让自己成了这块地的主人。2007年,他的父亲获得全国种粮标兵称号,得了一台拖拉机。”

冷辑龙也加入了“家庭农场+小农户”服务带动机制,每年为周边110多户农户提供农机服务,年增加收入60万元。

农业知识水平高、年轻化、懂智能操作,都是高精人才务农的优势。冷辑龙的家庭农场购置植保无人机、折叠式起浆机等农机46台(套),实现播种、插秧、植保、收割、烘干全程机械化作业,有效地提高了效率,降低了成本。

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四川粮食产量705.4亿斤左右,同比增加5.7亿斤。如今的四川农业金字招牌不断擦亮,现代农业发展迅速,川粮油、川果、川茶等产业日新月异,四川正在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迈进。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田之路

新闻推荐

精彩广汉:三星堆辉耀世界 古蜀国名冠古今

荣膺“天府旅游名县”,推动文旅融合大发展——精彩广汉:三星堆辉耀世界古蜀国名冠古今鸟瞰三星堆博物馆。四川国际航展飞行...

广汉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广汉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推荐:
向丰收致敬2021-09-24 06:29
猜你喜欢:
评论:(从最初包产到户 到如今现代农业吃饱变吃好 禾下乘凉不再是梦)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