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型客机C919实现了完美首飞。
执行首飞任务的机长蔡俊、副驾驶吴鑫、观察员钱进,均毕业于位于四川广汉的中国民航飞行学院。
他们从四川“起飞”,驾驶中国自己生产的大飞机,在祖国的蓝天上翱翔。
他们是学霸、是校草、很优秀
成都商报记者了解到, 如果说C919的制造商——中国商飞是中国民机事业的“国家队”,那么位于四川广汉的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则可谓我国民航专业人才培养的“国家队”。60余年来,中国民航飞行学院为中国航空输送了10余万名飞行员,目前飞行专业在校学生将近1万人。C919首飞机组的蔡俊、吴鑫、钱进毕业于该校,他们当年的很多同学,目前都在中国民航飞行学院工作。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飞行十四大队大队长周国忠、飞行九大队副大队长隋洪浩、飞机修理厂党委书记姜功,分别为蔡俊、吴鑫、钱进的同学。日前,他们分别接受了成都商报记者的采访。
蔡俊是“半路出家”
C919试飞成功当天,中国民航飞行学院飞行十四大队大队长周国忠在同学群看到消息,为此感到高兴。“当时有同学说是他(蔡俊),我还不相信,快20年没见,都快认不出来了,是自己对比照片才对上号的。”周国忠接受成都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他和蔡俊都是半路“大改驾”,走上了飞行员之路。
“一起相处的时间有4个月,当时我们那一期有170多人。”周国忠介绍,当时他们在一个大队,不在一个班级,“后来我到国外飞,他在国内飞,毕业以后还真没见过面。”
周国忠介绍,所谓“大改驾”,是指在普通高校中招收大学生,改学飞行技术专业。蔡俊1995年考入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航空运输学院,但当时读的是航空经管专业。1997年,蔡俊凭借其优良的身体素质、学业成绩和在校表现,被招入飞行员培养通道。
吴鑫有点“宅”是学霸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飞行九大队副大队长隋洪浩对吴鑫的印象,还停留在20年前。
“他瘦瘦的,比较内敛,学习成绩特别好,没有挂过科。”隋洪浩介绍,他和吴鑫都是1993年8月29日入学的,专业为运输机飞行。他和吴鑫在一个区队,吴鑫比较好学,各科成绩都比较均衡,属于比较“宅”的那种,和同学交流不多,大部分时间都忙于学习,是一个学霸。他回忆,吴鑫偶尔也会和同学一起打篮球。“他只是偶尔玩玩,球技还可以。”隋洪浩说。
1997年毕业后,两人都开始了自己的飞行生涯。“2007年10年同学聚会的时候见过一面,彼此还是很开心的。”隋洪浩后来得知,这位同学到美国国家试飞员学校学习,加盟中国商飞,成为了试飞员。
首飞当天,隋洪浩也看了直播。“看到首飞成功的报道,我发现那不是我们的同学吗?好久没有见面,他胖了不少。”
看到C919首飞成功,隋洪浩和其他同学都觉得挺高兴。“在同学眼中,他成名人了。”
钱进曾是当年校草
中国民航飞行学院飞机修理厂党委书记姜功回忆,他和钱进都是1977年分别从各自的滑翔学校来中国民航飞行学院的,第一年他们主要学通用理论知识,不在一个队。但第二年分班学专业知识的时候,他们分到一起了。
姜功对钱进的第一印象非常深刻:“二年级的时候,我们分到一个区队,他是副区队长。一个区队4个班,我是3班副班长,于是我们就结识了。第一眼看到他,我觉得这个小伙子比较精干,挺帅,现在的说法叫校草。后来接触多了,发现他跟同学相处很融洽,非常有亲和力,是很容易接触的一个人。作为学生干部,他尽职尽责,跟大家也相处得很好。那时候在校学生担任的最高职务,就是副区队长,一般由品学兼优的学生担任,相当于现在学校里的班长。这可以从侧面说明当年钱进在学校非常优秀。”
“我们整个区队在一起生活、学习、训练,上课在一起,吃饭在一起,生活在一起。还记得我们有一次徒步去大邑拉练,走了两天,中途在新繁一个学校用课桌拼起来睡了一晚上。一路走,一路唱歌,相互鼓励。到了大邑,还在地上铺着稻草,住了半个月,还要自己去挖野菜。整个过程,钱进除了负责组织大家行动,自己也要亲力亲为,没有任何特殊待遇。平时在学校农场干农活,他也是这样。”
“毕业后,钱进留在新津分院当飞行教员,我则留在院部学生大队做区队长。整个80届学员,只有钱进一个当了飞行教员,就是因为他技术好。”姜功说。
成都商报记者 刘久林 王明平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袁民璠记者钟正有)为切实保护生态环境,落实上级政府2017年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会议部署要求,广汉市北外乡在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中采取多种举措,将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部署靠前、下沉到底,确...
广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汉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