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鹏飞 文 东方/图
“在广汉,没过正月十六,那都不算过完年。”这是四川广汉人对过年拉保保的理解,也是广汉300年来传承至今的民俗文化。2月12日,一年一度的保保节热火朝天地如约而至。西南商报记者了解到,保保节当天,共有20余万人涌入广汉城区狂欢,截止下午6点,广汉房湖和金雁湖两个公园入园人数近7万人,拉成保保248对,入园人数创拉保保活动开展以来近40年的新高,民俗文化活动助推旅游发展“一箭双雕”。
记者在房湖公园和金雁湖公园看到,园内挂满红通通的大灯笼,一波一波的人流不断涌入,充满了浓浓的年味。据了解,他们中不仅有广汉本地人,还有来自成都、绵竹、什邡、彭州、都江堰等周边县市区的市民。在“拉保保”现场,更是人山人海,看中哪位,便把“猪儿帽”扣到对方头上,拉他为自己的孩子“保保”。如果被拉的游客接受了,便叫孩子向被拉游客行跪拜礼,并叫一声“保保”。接着双方大人互道姓名住址,以“干亲家”相称。被拉的“保保”就是孩子的“干爹”,孩子是“干儿子”或是“干女儿”。
当日上午8点42分,在房湖公园的“十二生肖”柏林处,来自绵竹土门镇的焦清斌成为今年广汉“保保节”第一个被拉成的“保保”。
“想不到今天收了一对乐至县的双胞胎干女儿,太高兴了。”来自绵竹的“保保”焦清斌说,宝宝郑瑾飞、郑瑾瑶都很乖巧,希望她们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们两家能长期保持联系,一直友好下去。
而被拉成 “保保”的成都市青白江市民刘继霜说,他这次陪攀枝花的朋友过来看闹热,想不到意外地当上了“保保”,很开心。“我的宝宝何宇熙是青白江城厢的,离我们那很近,今后又多了一家亲戚。见证娃娃的成长,也是一件很快乐的事。”
来自福建的游客林峰高兴地说,今天自己特意到金雁湖公园感受广汉独特的“保保节”,一不“小心”也被拉成了“保保”,“我现在的心情很激动,也很高兴。以后我会一直关注宝宝的成长,‘保保节\’这项民俗活动很特别,也很有意义。”
在登记处,记者注意到,今年不仅有外地游客成为“保保”,而且“保保”越来越年轻化。现场一位“90后”女孩陈女士正式成了11个月宝宝的“保娘”。“我觉得还行,主要是觉得小宝宝眼睛大、长得很乖。”陈女士说。
拉了保保以后还有没有联系?宝宝们现状如何呢?提及这个话题,在广汉某单位上班的张华海和在某学校当老师的王萍夫妇滔滔不绝地告诉记者,今年是他们与在成都某媒体单位工作的陈先生“结缘”15年的纪念日子。当年,当地宣传部和电视台策划“宝宝拉保保”活动,夫妇俩6岁的宝贝女儿雅馨被选为广汉保保节“小天使”,陈先生被宝宝雅馨拉为保保拜了干爹,从此两家人相互走动15年不缀,由陌生人变为朋友,成为亲戚,每年保保节,陈先生一家人都会去广汉走亲戚看宝宝。如今,宝宝已长成亭亭玉立的美少女了,今年保保节上,在某航空学院读大三的雅馨提前回学校上学,没见着保保和保娘,还特地拍了张照片,通过微信发给保保呢。据了解,广汉保保节拉到的保保们大都与宝宝家人们时常联系和相互走动,保佑祝福宝宝健康成长并通过口碑相传,是保保节传承和逐年“火爆”的根本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广汉“保保节”组委会结合三星堆古蜀文化,邀请成功“牵手”的保保、宝宝们免费在三星堆博物馆参加祭祀祈福活动。
据了解,广汉保保节源自清康熙年间,老百姓在正月十六日游百病时为子女找一个干爹,称作“保保”或“保爷”。上世纪八十年代由民间自发开展的民俗活动发展成为有组织的“民俗文化节日”,“拉保保”也注入了“真情相融,关爱后代;携手互助,共享幸福”的新理念。不少外地游客都在这天来到广汉游百病、看闹热。目前,保保节已经成了广汉市极具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品牌,影响愈来愈大。
新闻推荐
四川经济日报讯(记者钟正有)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是农村政治生活中一件大事。第十届村(居)民委员会换届工作启动以来,广汉市三水镇始终把村(居)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工作作为当前基层民主建设的一项重要任...
广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广汉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