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携式土壤墒情监测仪。
广汉利用大数据建土壤墒情监测系统
□本报记者 王域西 文/图
在家里打开电脑,登录系统就能查看自家土里水分情况——这不是关于未来农业的想象,而是广汉市种粮大户黄明水每天都坚持的习惯。
近日,记者从广汉市农业局了解到,广汉已建成一套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利用大数据提高种田的科学性和效率,使全市种植大户不出家门便知田间事。
实时监测每小时更新一次
广汉市农业局土壤肥料站站长陈道全介绍,土壤墒情是指土壤湿度的情况。“通俗地讲,就是土壤中的含水量。不同的农作物都有各自适宜的土壤含水量,含水量超标或者太少都会造成农作物减产,因此土壤墒情对农作物的种植至关重要。”
据了解,广汉从2010年开始建设土壤墒情监测系统,以实现对土壤墒情的长时间连续监测。广汉市农业局提供的资料显示,安装在农田里的远程监测设备,能自动分段采集0-80cm深度的土壤墒情实时数据,包括土壤含水量和温度;此外,设备还能自动采集实时的气象数据,包括大气温度、湿度、风速风向、光照强度、降雨量等。
这些数据能被农业局的监控中心自动接收并存储到数据库中,每隔一小时就更新一次,如果土壤水分超过预先设定的限值,系统就会立刻报警,提醒农业部门和农户进行处理。
目前该市已在连山镇建成远程墒情综合控制点1个,在和兴、金鱼、西高、松林等乡镇建成土壤墒情一般控制点4个,覆盖农田面积30万亩。“除了固定的监测点,我们每半月还用便携式土壤墒情监测仪进行移动监测,与定点监测互相补充。”陈道全介绍,依靠监测系统,农业部门可及时发现干旱、水涝等问题,再由土肥专家结合肥料、生态等数据,就能提出科学有效的农业生产建议。
远程登录种田不再“看天挖地”
除广汉市农业局外,处在系统监测范围内的种植大户也是这套系统的受益对象。
据介绍,广汉市向监测范围内的种植大户们免费开放系统数据。大户们可以通过申请系统账号密码,或向系统发送手机短信等方式获得农田土壤墒情实时数。此外,农业部门还会定期将统计数据分析汇总,制作成报告发送到农户手中。目前,广汉市已有30多户种粮大户获得使用土壤墒情监测系统的权限。
黄明水是最早使用这套系统的种粮大户之一。他告诉记者,以往判断和预测土壤含水量只能靠“看天挖地”:在查看含水量时,要么挖开土地用手去感知土壤的湿度,要么就观察农作物的根系生长情况,而在预测是否需要浇水时,也需要参考近期天气预报。“但不论是‘看天\’还是‘挖地\’,都没有监测土壤墒情来得准确。”
“比如今年小麦种植期间,我们参考土壤墒情数据对部分麦田实施了两次灌田。”黄明水回忆,往年种植小麦一般只灌一次田,但今年降雨量偏少,一次灌田后经监测土壤含水量仍低于适宜小麦生长的区间,“如果水分不够,小麦颗粒将不饱满。”于是又再次进行了灌田。
因此,在今年较为干旱的气象条件下,合作社仍然实现小麦亩产近500公斤,与去年持平,避免了因气候原因减产。
数据显示,通过利用大数据指导农业生产,广汉粮食产量逐年递增。2014年,广汉水稻最高亩产801公斤;小麦平均亩产352公斤,列全省第一;油菜最高亩产达314.8公斤,创四川省油菜单产纪录。
新闻推荐
记者了解到,5月份广汉市场上,商品禽价格小升,商品鸡14.35元/公斤,上升9.5%;商品鸭10元/公斤,持平;商品鹅18元/公斤,上升12.5%;商品兔17元/公斤,上升6.2%。禽苗价格有涨有跌,出壳杂交鸡苗1.37元/只,下降1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