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杜晓鹏
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逐步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均等化一体化发展有力推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近年来,随着一系列文化体制改革纲领性文件出台,德阳这座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在文化体制改革上打出一套漂亮组合拳。
围绕打造西部经济文化强市这一目标,德阳通过政策强力推动,从个别试点到全面铺开,在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的多个领域取得显著成效,初步形成了卓有成效、充满活力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极大地解放了文化生产力,有力地促进了文化事业繁荣和文化产业发展。
面向市场 文化产业在变革中壮大
德阳文化产业不可能像成都那样,形成以航空母舰式的大型文化企业集团为主导的文化产业格局,但可以以文化体制改革为契机,努力推动形成遍布城乡的中小型文化企业,在满足城乡不同层次群众文化需求的同时,提高其文明素质。市委、市政府早就明确定位文化在德阳的发展模式。
2010年,市委、市政府将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科学研究并制定了《德阳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方案》,成立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的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以市场化手段推进文化体制改革。
以德阳电影院改制为例,原德阳市电影公司改制成为民营性股份制电影放映经营单位,建立起了省内地市级第一家五星级电影院“东方影都”,这也是全省第一个年销售收入超1000万元的地市级影都。目前,德阳市国有文化单位已基本完成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打破了传统的大锅饭分配模式,实行定岗定员、绩效挂钩的运行机制。
以民营企业为载体,文化事业更加蓬勃发展,德阳杂技团固定资产3000余万元,年收入超过千万元,年经营收入列国内杂技业前十位、国内民营杂技业第一位;原由团市委主管的四川省舞蹈学校德阳分校改制成德阳舞蹈学校,现已发展成为集艺术教育、博览、交流、演出等功能于一体的艺术城,学校总资产超过1000万元;德阳市金桥川剧团,几年来共演出3000余场,营业收入逾百万元,观众逾百万人。
在文化产业发展上,政策持续给力。2011年,市委七届二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德阳市委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中国西部文化强市的决定》,提出优化文化产业区域布局,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推进文化园区项目建设,打造文化龙头骨干企业,努力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
2013年,市政府印发《德阳市“十二五”文化改革发展规划》,提出要大力实施“六大工程”,着力打造“文化四区”,加快实现“文化强市”目标,这无疑是德阳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又一支强心剂。
新近出台的《德阳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方案》,又从7个方面对全市2014年至2020年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作出系统安排,明确了17项重要改革举措及54项具体工作。
中国德孝城、绵竹年画、罗江三国文化产业园……近年来,德阳文化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在发展中逐渐壮大。“十二五”期间全市重点推进的文化产业项目22个,规划总投资30亿元,项目涉及文化旅游业、文博会展业、印刷复制业、工艺美术业、创意产业等多个领域,呈现投资大、影响大、实效大的特点。目前,全市文化产业单位已达7000余家,从业人员10余万人,产值、经营收入达到131.8亿元,文化产业发展年平均增幅在20%以上。
文化惠民 建好文化院坝创新文化服务
“以前在农村吃饭,还可以端个碗到邻居家去串门,成为居民后,关上门四周都是墙,来往就少了。开始的时候非常不习惯,不像农村以前那么热闹了。”47岁的广汉市新丰镇金华社区居民赵小兰说。
(下转第三版)
新闻推荐
温莎湖畔工地内仍未配备清洗池。温莎湖畔附近的建筑垃圾场尚未进行填埋处理。上次抽检中道路扬尘严重的柳沙堰附近道路已有洒水车进行洒水作业。记者近日从市环保局了解到,在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中,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