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活动广场
广汉市委书记毛君甫听取广汉明胶技改工作汇报
世界五百强——圣戈班(广汉)陶粒有限公司
喜洋洋国际家居
蔬菜种植喜获丰收
双龙村新农村建设
遗址区游道一景
在川西平原中部,在潺潺湔江畔,有一片美丽富饶的土地,5000年前,她孕育了古老而神秘的巴蜀文化……今天,一个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环境优美、幸福和谐的小镇——南兴镇在这片土地上焕发着勃勃生机。
南兴镇位于川西平原中部,毗邻彭州的蒙阳镇、三界镇以及什邡的马井镇,距成都市33公里,在成都半小时经济圈内,距广汉市区8公里,处在国际旅游精品——九寨沟旅游环线上,是闻名中外的三星堆古蜀国遗址发源地,也是这条线上广汉对接成都的门户。
本报记者 唐茂 通讯员 邱文海
工业提档升级,经济后劲十足
南兴工业经济的发展,经历了40余年的风风雨雨,从无到有,从有到强,从兴盛到沉寂再到发展壮大,走过了一段不平凡的路程。
从上世纪70年代初“一砖二瓦三榨油”起家到80年代大办乡镇企业,并在80年代中后期达到鼎盛时期,有生产性企业30余家,形成了以钢铁、纺织等传统企业为主的工业经济产业结构,由此南兴实力大增,名声在外,工业经济达到鼎盛,被誉为“广汉的一枝报春花”。此后,南兴经济曾一度陷入衰退,直到2006年合乡并镇后,南兴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广汉市委、市政府把南兴列为“一城两区六镇”发展战略中的六个重点镇和工业集中发展区之一以及珠三角、长三角地区的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成都的产业向周边转移的有利时机,结合南兴实际,明确提出了工业强镇战略,南兴工业经济稳步增长。2012年,南兴传统工业受全球经济放缓的影响,效益普遍下滑,甚至出现亏损,工业经济陷入困境。
在巨大的压力下,镇党委、政府在广汉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狠下决心,毅然求变,为南兴的经济再度注入了一剂“强心针”。
镇党委、政府意识到:产品品种决定企业的生产工艺和技术装备,企业改革要从产品入手,重点要把市场需要但质量一般化或较差的产品提高档次,升级换代。因此,技改才是南兴企业的唯一出路。镇党委、政府紧紧抓住“产业提升年”,牢牢把握产业定位,引导企业技改,拉长产业链条,进一步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南兴工业企业运行质量,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2013年上半年,全镇技改项目共9个,计划投入技改资金3.9亿元,特别是广汉市钢铁厂投资2亿元的抗震钢筋和螺纹钢筋技改项目、广汉明胶投资1亿元的新增4000吨药用明胶项目、三星堆制药投资2500万元的扩产项目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
同时,镇党委、政府狠抓招商选资工作,按照“开工一批、在谈一批、储备一批”的思路,加强和完善“一站式”招商引资服务体系,营造吸引投资、引导投资、促进投资的良好环境。上半年,全镇共有招商引资项目18个,计划总投资9.24亿元,实现到位资金3.62亿元,其中:新建2000万元以上项目2个,新续项目12个,改扩建项目4个。
通过科学的改革,南兴企业正在积蓄能量,准备厚积薄发,期待再续曾经的辉煌传奇。
农业三大特色,群众增收致富
作为广汉老牌的工业乡镇,2006年与三星镇合并以后,南兴同时成为了广汉基本农田保有量最大的乡镇,并逐步形成了有双龙村的花木种植,盛和村的猕猴桃种植示范片,群力、朝阳、塔子的蔬菜种植基地等三大特色农业的农业镇。
花木种植一枝独秀。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南兴镇就开始了养花植木,至1995年已渐成规模,形成了像农胜、农兴、回龙这样远近闻名的“花木村”(龙胜村和龙兴村已合并为现在的双龙村)。2000年以后,由南兴镇党委、政府牵头,相继在镇和各专业村成立了花木协会和由能人组成的经济发展顾问团,逐渐通过以“支部+协会+公司+会员”的产业化模式,引领南兴花木业逐渐走向辉煌。如今,南兴镇花木种植面积已达10800亩,品种近千个,种植专业户过千户,绿化公司数十家;并形成了“花木一条街”、“兰草交易专业市场”,吸引了成都、德阳乃至省外的众多新老客户前往“寻芳”,南兴镇还被评为了四川省重点花卉生产基地。今年,南兴镇还推出了双龙村乡村旅游规划,规划后将逐步形成以双龙村为中心,衔接三星堆,辐射周边,集休闲、观光、骑游、农业体验、餐饮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区。
猕猴桃示范片引领潮流。南兴本土能人张吉明,于几年前外出创业,种植特色优质猕猴桃,由于其品种高端、市场经济效益好,迅速积累了一定资本。2012年,镇党委、政府积极吸引能人回流,鼓励张吉明回家乡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通过依法、有序、合理推进土地流转,张吉明在盛和村打造了500余亩的猕猴桃特色农产品种植区。种植区紧邻天星大道,采取了现代人钟爱的模式,集生态观光、乡村旅游、采摘体验于一体,成为了天星大道旁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同时,种植区还解决了周边剩余劳动力100余名,增加了农民收入。盛和村村支书曾鲁荣高兴地说:“现在我们把土地租出去搞猕猴桃种植,村里的人还可以到种植区帮忙管理,既能拿到土地租金,又能在家门口务工,不仅照看了家,还有一定的收入,大家都高兴着咧。”
蔬菜基地以量取胜。近年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群力村、朝阳村、塔子村也一改当初“小打小闹,各自为战”的模式,相继成立了专业合作社,逐渐走上了市场化、规模化的道路,蔬菜种植规模也不断壮大,不但增强了菜农抵御风险的能力,而且蔬菜销售渠道还越来越广。现在该地区的蔬菜绝大部分都供给了省外市场,虽然以大众蔬菜为主,但是市场对大众蔬菜的庞大需求量也让当地菜农有了可观的收入。
生态环境优美,生活幸福舒适
环境保护是城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南兴镇切实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积极打造“绿色南兴、生态南兴”,全面进行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3.3%,围绕“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青山”,严格把关引进项目,加大企业污染源治理力度,积极开展企业周边环境美化,加强交通车辆与机械噪音管理,形成了人与自然,自然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南兴镇更是闻名中外的三星堆古蜀国遗址发源地,镇内真武村、三星村等作为三星堆遗址保护区,远离工业污染。遗址区内,葱郁的树木林立,空气清新如天然氧吧,颜色纷繁的小花沿路开放,引人入胜。道路两旁,淳朴的农家人热情好客,利用自家小院,办起特色农家乐,一杯美酒,就着传统的农家菜,别有一番朴实之味。遗址区外,1000余亩的马牧河湿地保护区成为南兴之肺,水波潋滟处,三五只野鸭悠然自得,戏水捕食;波光粼粼中,一叶扁舟随风而飘,浪停则止,一派悠然。远离了城市的喧嚣,再躁动的心也会在这样自然的美景中归于平静。遗址区旁,更有距今上千年历史的白马寺,白马寺院内两颗千年白果树被列为了德阳市重点保护名木古树,相传此处正是当年三国时期五虎上将之一的赵云将军战马栖息的地方。
民生工程扎实,百姓安居乐业
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主动寻求挂帮包部门、民营企业、社会各界的支持,统筹推进农村小型水利、道路等公共事业建设,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方便群众生产生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2011年以来全镇就投入各种资金2360余万元对集镇设施、农田水利、村社道路、安全饮水、农村沼气等基础设施进行了改造,其中新建、改建村社道路24.7公里,改造田间道路13公里,改造沟渠46.1公里。
2012年,镇党委、政府投入资金50余万元,结合党建工作,以惠及民生为目的,对南兴公园进行打造,建成了南兴镇党建惠民综合体,成为群众娱乐、健身、休息的安逸去处。树荫下、绿草旁,会聚着悠闲的老人、嬉戏的孩童,幸福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与此同时,各项农村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积极组织开展农村村级文艺调演、坝坝电影、茶园川剧座唱等系列群众文化体育活动,丰富了群众的文化娱乐生活。幸福和谐的南兴小镇,安居乐业的南兴人民,闲暇时聚在一起跳起的欢乐广场舞,舞姿虽算不上美,但爽朗的笑声已然让人心醉。
如今的南兴已经由一个曾经的工贸重镇发展成为一个工农并重、生态环保的精致小镇,南兴人民将秉承”敢为天下先“的优良传统,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为建设美丽繁荣和谐南兴谱写新的篇章。
新闻推荐
凝心聚力促发展同心同德谋新篇 ——广汉市雒城镇着力建设“五个更加雒城”工作纪实
阳光文化艺术墙。阳光爱心储蓄银行志愿者队伍。“阳光文化艺术团”以自编自演的节目向居民宣传党的好政策。居民到阳光影院观看优秀影片。三北社区阳光法律讲台讲师张华彬律师讲课。阳光驿站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