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叶书英
2012年底,由广汉市司法局牵头的一项调查在广汉150家规模以上民营企业中展开,主要内容为企业是否认为有聘请法律顾问的必要、是否聘请法律顾问等问题,调查出的结果却是出乎人的意料。
“调查结果显示,150家民营企业中只有20%的企业聘请有法律顾问,但就算在这20%聘请法律顾问的民营企业中,在内部规章制度,员工的聘请、管理,对外合同的签订等方面仍然存在不少的问题,不少民营企业也表现出对法律需求的渴望,迫于成本、法律意识不够而造成了有需求,无具体实践的情况。”广汉市司法局副局长文香洪表示,通过调查发现民营企业在处理劳动纠纷、生产经营中大多都是出了问题之后才想起来找法律咨询,更甚的是有的民营企业直接通过私下协商处理问题,不走法律程序,这样既损害了企业、员工的利益,也成为滋生企业与员工,企业与当地群众之间矛盾的温床。
广汉市工商联主席朱国华对此也有着同样的看法。据朱国华介绍,广汉市民营企业众多,全市共有5000余家民营企业,规模以上的民营企业只有293家,以中小微民营企业居多。“民营企业由于缺乏法律意识,在员工管理等方面存在着‘短板\’,近几年,民营企业与员工、当地群众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明显。”她说。
基于这样的共识以及民营企业对于法律需求的现状,成立广汉市民企法律服务中心的想法一拍即合,由政府买单,为民营企业提供法律服务,旨在化解群众与企业之间矛盾。
主动送法律服务
6月20日是广汉市民企法律服务中心成立的日子,当天要向民营企业代表集中宣传服务中心的服务内容等信息。天公不作美,下着大雨,出乎文香洪、朱国华意料之外的是冒着大雨,通知的民营企业代表都悉数准时到会。
“这体现出民营企业急需法律服务,也是民营企业法律意识提高的一个重要表现。”事后,朱国华在向记者介绍当时民营企业法律服务中心成立时的情景话语中依然露出当时的喜悦。
就这样,在广汉市司法局、工商联等相关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广汉市民企法律服务中心正式成立,由22名经验丰富律师组成的法律团队迅速集结,按照一对一、点对点的要求,多交朋友、多联谊、多服务的理念,集结的律师团队分散在全市15个乡镇的工商联分会以及全市7个行业分会,实现主动送法律服务到企业、员工身边全覆盖,服务内容主要涉及法律咨询、代写法律文书、担任法律顾问、代理企业诉讼等7项。
成为矛盾润滑剂
6月22日,在广汉市民企法律服务中心成立第三天,广汉某企业发生了一起工伤事件,造成人员死亡。在第一时间,企业老板找到了广汉市民企法律服务中心,法律团队成员之一的谢帮伍在得知消息后,迅即赶往企业,以往需要数月才能解决的问题,在谢帮伍的协调下,企业、死亡家属双方对赔付条款很快就达成了共识。
“发生工伤事件的企业规章制度比较健全,职工保险和安全生产措施也很规范,我的作用就是让双方按照法律规定协调问题,既服务于企业,也让员工得到合理的赔偿。”谢帮伍说。
“我们打算联合检察院,在向阳、南兴、小汉等民营企业集中的乡镇开现场会,扩大法律服务中心的知晓度,让服务中心成为企业与群众矛盾的润滑剂。”朱国华谈起未来对广汉市民企法律服务中心工作的打算信心满满。
新闻推荐
(记者杜晓鹏)从7月12日起,由德阳市防疫部门专家组成的三支卫生应急督导组分别深入到受灾最严重的绵竹市、什邡市、广汉市开展灾后卫生防疫工作现场督导。自7月9日以来,德阳市遭受强降雨袭击,绵竹、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