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邹渠
栽秧时节,田间行走,一个虽老却愈发迫切的问号挂在心头:如何节水?
岷江承重!水资源需求不断增加
小满前后,四川省的第一大粮仓——都江堰灌区迎来了水稻栽插的高峰时刻。这时,都江堰管理局供水处相关人士却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到处都在要水。但供水缺口却高达100多个流量,真没办法。要保证灌区正常用水,从5月16日至现在,引进灌区的流量应保持在500至550个;而我们收到的流量只有400至420个左右。”
都江堰灌区的上游是紫坪铺水库。该水库确实使都江堰灌区用水得到保证,但有时步调不太一致。
从去年10月开始,四川省许多地方连续干旱。都江堰灌区,部分丘陵区今年1至3月降水不足10毫米,较常年降低六七成。到3月底,上游紫坪铺水库可调库容仅为1.6亿方。3月上旬开始的育秧放水又使紫坪铺可调库容大减。好在清明后,全省普遍降雨,紫坪铺水库库容迅速回升。5月中旬,紫坪铺入库流量达到500多个,最大达到上千个。
近20年来,岷江年总来水量为133亿立方米,而都江堰水利工程引水总量平均为98亿立方米。这些被引之水不仅成为灌区的工业、农业和生活用水,而且还承担了生态功能。岷江所承之重,足以见之。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是有增无减,唯一的出路是节水。
出路何在?必须提高用水效率
用水方式粗放,用水效率不高,公众节约水、保护水的意识不强,这是四川省许多地方的一个痼疾。农村栽秧,是大水漫灌,特别是在水源条件较好的都江堰平坝灌区。
据了解,都江堰管理局每年在做灌区配水方案时,对条件好的自流灌区配水标准都是每亩350-600多方,但一些乡村自然条件不好,田块保水性差,田亩实际耗水量大大超过这个标准,最高的曾达2000多方。
目前四川省许多灌区水费征收都是按田亩计费,条件成熟的一些地方也在按计量收费。应该说,计量收费,以经济手段促进人们增强节水意识是重要方法之一,但不是唯一方法。群众的节水意识,与水资源宽裕与紧缺成反比:水资源丰富的地方,群众的节水意识要差一些;水资源紧缺的地方,群众的节水意识要强许多。而水资源丰富地区往往是经济较为发达地区,在这些地方,部分地区的农村水费是由地方财政代交,经济手段对节水已失去作用。
要想节水,水稻栽插的大水漫灌方式必须改变。江安县创造出节水灌溉制度,对水稻作物广泛采用泡田期推行浅水泡田方式,农田灌溉采取先后段再上段等轮灌方式。
为管好水,许多地方都成立了用水户协会。江油市八一乡团结村农民用水户协会主动引导村民调整种植结构。广汉市的金鱼镇菱角村,用水户协会与农机专业合作社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建设复合型合作社,全村的农田都交给合作社托管经营,从育秧、泡田、栽插到田管、收割,全程承包,不仅能为农民提供新品种、保高产,而且极大地节约了水资源。新的生产管理方式使节水技术更易推广。管理制度上的变革与创新,为农业节水开辟了一条路子。
新闻推荐
人大代表直面财政部官员——□本报记者梁现瑞7月11日,国家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副司长李方旺一行来川,与6名人大代表座谈,共同问道新阶段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等“粮食两补”政策走向,就应该“补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