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明水个子不高,一副度数较高的眼镜架在鼻梁上,颇有几分书卷味,很难把他与“种粮大户”联系起来。
在黄明水的身上有很多光环——“全国粮食生产大户”、“全国种粮大户标兵”、“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全国种粮售粮大户”以及“广汉市第三批人才开发示范行动优秀乡村人才示范岗”、广汉市“十佳优秀共产党员”,而黄明水说,自己就是一个普通的“庄稼人”。
艰辛“耕种路”
黄明水家住广汉市连山镇乌木村4组,早些年黄明水在场镇做些小生意,维持生计。2000年,连山镇通过整改河滩地,整理还耕土地64亩。整改后的河滩地,由于是没有耕种过的生地,土层较薄、肥力低,前期投入大,许多人都望而却步,不愿耕种。
黄明水萌生了承包土地的想法。由于当时粮食价格偏低,如果单纯种粮食根本是个赔本的买卖。家人和朋友都劝他打消这一念头,有的甚至嘲笑他说,“有生意不做,偏要和土地打交道,有啥出息?”但黄明水只是一笑置之,2000年,他以每亩100元的承包价,租种土地64亩,承包期20年。
尽管以前种过田,但都只是一两亩地,现在一下要种64亩,黄明水心中也没有底。为了尽快掌握大规模种植门道,让这64亩土地发挥最大效益,黄明水成天泡在承包地里,当起了不折不扣的“庄稼人”。
然而,黄明水的耕种道路并非一帆风顺。承包当年,黄明水种上了64亩黄豆,但一场突如其来的连续大雨,造成60多亩黄豆苗大量死亡,基本绝收,黄明水损失了2万多元。
炼成“土专家”
有了第一次的教训,黄明水不得不调整种植思路,开始种植水稻、小麦等本地常规作物。冬天种植小麦,夏天种植水稻,虽然收入上减少了一些,但再也不用担心雨水的侵扰了。
但这也不是长久之计,由于当时稻谷的价格在每公斤1元左右,小麦价格也维持较低水平,再加上是生地,产量低,辛苦一年下来,根本没什么收入。
冥思苦想后,黄明水决定走科学种植的路子,从种植技术、品种上入手,在提高粮食品质的同时,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于是,在小麦种植上,黄明水引进了省农科院培育的川麦系列新品种,技术上采用具有省工、节本的“小麦精量露播稻草覆盖高效栽培技术”;水稻则以高产优质的辐优838等为主,采用“机插秧”技术,实现规模化种植。
通过技术、品种的改良,黄明水种植的水稻产量由原来的亩产400多公斤提高到现在的550公斤,小麦也由原来的亩产300多公斤提高到现在的400多公斤。黄明水从一个普通的庄稼汉,变成了当地响当当的“土专家”。
带头奔富路
2011年8月,黄明水担任广汉市锦花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书记。他带领全体党员、合作社社员,借力镇党委提出的专合组织“五化联动”党建管理模式,积极实施以“组织构建科学化、带头人培养系统化、人才培育工程化、示范引领成效化、保障推动制度化”为主要内容的党建活动,推动专合组织科学规范发展。
目前,黄明水除在连山镇有数百亩土地外,已经将种植规模扩大到附近乡镇,种植面积达到1120亩。在他的带动下,连山镇种植上百亩的有6人、上千亩的有2人。
2011年12月26日,黄明水作为“全国种粮售粮大户”代表之一,参加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全国粮食生产表彰奖励大会,国家的鼓励更加坚定了他种粮的信心和决心,他会继续在这片黄土地上,书写种粮人生。本报记者 刘勋
新闻推荐
经广汉市人民政府批准,广汉市国土资源局决定以拍卖方式出让3(幅)地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一、拍卖出让地块的基本情况和规划指标要求:宗地编号:2012-03P宗地面积:125.3亩宗地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