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型蔬菜基地的建立,将提高市区蔬菜供给能力。本报记者 陈德 摄
2版
本报记者 孔季虹
近年来,德阳市把蔬菜产业作为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优势产业,在优化布局、规模开发、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方面重点打造,德阳蔬菜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在四川省位居第二。至2010年,全市蔬菜种植面积已达105万亩,总产量达271万吨,总产值超过50亿元。
虽然蔬菜供应品种丰富,货源充足,但德阳市菜价波动仍然较大,农民“卖菜难”和居民“买菜贵”现象长期并存。国家统计局德阳调查队调查结果表明,刚过去的7月,德阳蔬菜价格上涨达10%。同时,相关数据显示,近3年,德阳蔬菜价格的涨幅不仅远远高出CPI和食品价格的涨幅,而且菜价涨幅有逐年加大的趋势,特别是2010年上半年德阳主城区蔬菜价格累计上涨22.8%,曾一度引起消费者的高度关注。
菜价为何居高不下,德阳市该如何调控菜价,进一步发展壮大蔬菜产业?德阳市农业局和市蔬菜办颇费思量,一次突破“菜篮子”困局的行动已经开始。
“城市包围农村”,城市周边菜地越来越少
日前,记者随市农业局和市蔬菜办的负责人来到市区黄河开发区,完善的基础设施,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让人感觉到城市化进程的活力。“这一大片地方原本是农田和菜地,城市扩张后,这里变成了城市的一部分。”市蔬菜办主任郑强说:“如今,城市周边的菜地越来越少,在一定程度上抬高了市区的蔬菜价格。”
据了解,1983年德阳建市后,根据国务院城市人均3厘菜地的要求,当时按市区30万人口计算,发展了近郊精细蔬菜基地(即城郊型蔬菜基地)2527亩,远郊蔬菜基地(即二线基地)8952亩,生产的蔬菜以不耐储运的叶菜类等精细品种为主,对保障市区蔬菜的基本供应起到了积极作用。但随着城市扩张,蔬菜基地大量被占用,保城市供应的城郊型蔬菜基地严重萎缩。到2009年末,城市近郊精细蔬菜基地只剩200亩,且大多弃种或改种,市区蔬菜目前主要靠远郊农区蔬菜生产供应。而农区原来建设起来的蔬菜基地由于农村城镇化建设,也逐渐被占用,现余8895亩,且相当部分农区蔬菜基地改种其它作物。另一方面,农区蔬菜主要以大宗蔬菜为主,具有较强的季节性,容易受到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从而造成市区蔬菜供应不能做到品种齐全和周年均衡供应,致使价格波动成为常态。
同时,德阳市主要规模化蔬菜基地均是外销型基地。据了解,全市每年三分之二以上的蔬菜产品外销到东北、西北、华北和重庆、成都、西安等地,同时还远销到欧盟、日本、加拿大等。这也成为德阳市蔬菜市场价格上涨的另一个重要因素。
此外,德阳市蔬菜生产成本、人工成本和运输成本也在持续上扬。市蔬菜办对租用土地进行大棚蔬菜生产的业主进行的成本投入典型调查表明,2009年生产蔬菜每亩的投入成本比2007年增加了2530元,增幅达51.2%。
建城郊型蔬菜基地,提高市区供给能力
蔬菜价格一头连着农民,一头连着市民。菜价太低,农民的收益无法保障,生产积极性会受挫;菜价太高,城市居民又难以承受。为此,德阳市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一方面以农民增收为核心,紧紧围绕市场,因地制宜引导农民调整优化品种、发展优质高产高效无公害蔬菜,把蔬菜产业提高到一个新的发展水平;另一方面,以保障长期稳定供给为目标,提高“菜篮子”产品质量和卫生安全水平,加快实现由比较注重数量向更加注重质量、保证卫生和安全转变,让城乡居民真正吃上“放心菜”,逐步实现由阶段性供求平衡向建立长期稳定供给机制转变。
在紧邻市区的旌阳区东湖乡新华村,成片的蔬菜长势旺盛,扁豆、黄瓜、土豆等蔬菜品种丰富。“我们这里原本是各家各户自己耕种,通过土地流转,由业主开发,现在已发展了520亩的蔬菜规模经营。”新华村的干部说,对于土地流转的农户,每年给予一定的补贴,不愿土地流转的农户,则进行土地调整。“下一步,我们还将与东升农场合作,计划开发土地二三百亩。”
为从根本上解决近几年德阳市蔬菜供应均衡性的矛盾问题,市农业局和市蔬菜办因地制宜建立城郊型蔬菜基地,以提高蔬菜供应自给能力。按照市农业局和市蔬菜办的设想,要按每个城市人口4厘的标准,德阳市区吃菜人口100万人计算,新建城郊型蔬菜基地面积2万亩以上,将基地建设所需资金纳入农田基本建设统筹安排,基地分布区域以旌阳区的东湖乡、黄许镇、孝泉镇、德新镇、八角井镇、天元镇和孝感镇为主,以广汉市小汉镇、金轮镇为辅,并制定相应扶持政策。同时,积极鼓励农民大力发展城郊型蔬菜。
此外,鉴于蔬菜生产供应受自然灾害和市场波动的影响较大,市农业局和市蔬菜办还建议政府建立蔬菜生产、供应调控风险基金,在蔬菜生产受到损害时,可使用该基金补助生产,迅速恢复市场菜源,在蔬菜价格出现大幅度波动时,可使用该基金平抑菜价,保证市场周年均衡供应。
新闻推荐
全体合伙人决定解散“四川省广汉市新兴棉絮加工厂”,请债权人自接到通知书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接到通知书的自公告之日起四十五日内,向清算人申报债权,逾期责任自负。四川省广汉市新兴棉絮加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