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与田
宣汉到马渡的山路弯弯曲曲,起起伏伏。一旦过了马渡的地界,山腰全是一级一级的梯田。那模糊困顿的目光不由自主地拾级而上,踏着梯田登上苍郁孤渺的山巅,飘向蔚蓝清澈的天空,和袅娜多姿的白云拥抱,当注意力随飞鸟落入在田间,马渡的容颜渐渐地浮现在眼前。
公路旁边狭窄的道路人来人往,有的背着竹背篓卖蔬菜,有的开着皮卡车卖水果,有的摆着路边摊炸油饼……这是马渡赶集的日子。一位清洁工放着“跑马溜溜的山上”;一位老人拉着二胡,《赛马》的旋律像骏马从草原疾驰而来;菜园里大姐唱着“姐在呀那个后园呐”。校园里也飘荡着马渡民歌,同学们总爱哼着“清早起来去也放牛噢”,老师们喜欢唱着“你看那个田坎嘛苏二姐”。一年一度的民歌节,全镇人都沉浸在这个盛会里。大街小巷、广场校园、田间山腰都会飘荡着马渡民歌,即使平时都唱过千万遍,人们也不会腻,谁叫这些民歌马渡独有呢?谁叫这些旋律那样动听呢?合唱,独唱,男女对唱,好不热闹!《跑马溜溜的山上》《苏二姐》《掐菜苔》,好不动听!人人都想在民歌节这天唱得精彩,即使不能获奖也会哼歌离场。
马渡民歌起源于人们劳动生活中的吆喝唱和,后经情歌王子李依若收集整理、改编创造而成。歌词通俗,比如“清早起来去也放牛哦”“打一个石头儿来”“跑马溜溜的山上”。旋律流畅,让人联想起一首莫扎特的音乐小品,绝不会想到贝多芬的交响乐。普通劳动人不会创造复杂的艺术品,一年之计在于春,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天收万颗子,冬天麦盖三层被,他们更关心粮食和蔬菜。他们至多不过在汗流浃背的劳动中吆喝几声,在枯燥单调的时间里哼唱几句。然而在有限的精力中,这些人之间也有少数具有艺术天分的人,逐渐把吆喝哼唱玩得出彩,让不成曲调的哼唱变成流畅的旋律,使庸俗低级的话语变成有趣的歌词。再后来情歌王子李依若横空出现,成就马渡民歌,既是偶然,又是必然。因为这样的土地上,生活着这样一群人,他们热爱着生活,生活也热爱着他们,现在我们才有幸听见这些民歌。
梵高的画作——《一双鞋子》,画上有一双破旧的鞋子,安放这双破旧鞋子是一片金黄的土地,正如马渡山腰间的梯田。马渡的农人穿着同样破旧的鞋子在黄土地上多少次播种收获,劳动再苦,仍旧会在歇息的时候唱一唱歌。他们生于斯长于斯,到最后灵魂也将踏着这梯田一级一级升上天间,人世会消失一双双破旧的鞋子,一座座青石孤坟渐渐出现,但是这片黄土地上依旧飘荡着悠扬的马渡民歌。
石林与禅
马渡民歌广场的对面是一条水泥小路,沿着小路步行十几分钟就会路过蜡梅园,政府欲将此园打造成达州最大的蜡梅基地,如今已经初具规模,约100亩,后期还将扩大。冬天寒风刺骨,园中的蜡梅悄悄开放,远看并不明显,走近才能看见它那金色的花朵,闻见它的味道,清香淡雅而并不浓烈。
蜡梅园紧挨浪洋寺,浪洋寺始建于唐朝阆英设县时期,在历史的风雨中残旧破败。现政府将寺庙修复全新,古色古香。虽无法与莫高窟的735个洞窟媲美,也无法和龙门石窟的2345个窟龛相提并论。但在山远地偏的马渡,浪洋寺拥有无可替代的地位,一直享受着马渡人虔诚的香火与祭拜。
往前走十分钟左右就到达马渡关楼,关楼上用隶书写着“马渡关”。没有嘉峪关大漠风沙之中的沧桑,没有山海关的边郡咽喉之重的地位,马渡关显得格外静寂无名。远看关楼,底层是砖石砌成的城墙。上层是仿古的屋顶,颇有几分古韵。关楼之后的岩壁上除了绝缝之中长出的松树,有一块岩石神似一个人的侧脸,夕阳西下,天边晚霞醉红一片,这张脸看着远方若有所思,有一种禅定的空灵。
沿着古道继续前行,印入眼帘是一些田地。田边摆放着石磨,石磨仿佛还散发着磨豆子的香气。油菜花开了,金灿灿一片,绿油油一层,蜜蜂嗡嗡嗡地忙了起来,蝴蝶翩翩起舞忽隐忽现。走一会儿就能看见一处水塘,水塘在古道和小寨子之间像一块明镜,白云在水塘里飘过,和鱼儿嬉戏。
青石板路不多时就走完了,一间老瓦房依靠着石林。老瓦房的土墙沧桑斑驳,木门在风中发出吱呀之声。一条黄狗趴在门前晒着太阳酣睡,大花猫从它身上跨过去也不知道。一个小女娃摘了几枝鲜红嫩绿的野花,把堰塘当成一面镜子,对镜贴花黄。堰塘旁的树枝上挂着一个脏兮兮的蓝书包,一个小男娃在找鸟窝。田间小路上,一群乌黑花白的鸭子列着队回来了,嘴里嚷着嘎嘎嘎的话语,后面一位老妇人吆喝着催赶鸭群。老头子从田里归来,一只脚穿着鞋子,一只脚赤着。
顺着田边的小路登上小寨子,山路不算陡峭,都用青石板铺成。潮湿的天气中,石板路会长出一些青苔。途中有一片小树林,秋天的时候,棕红青黄的树叶纷纷飘落,为石板路铺上厚厚的一层地毯,踩上去沙沙作响,十分软和。石板路两旁有几座青石枯坟,快要被荒草淹没了,树枝上一只乌鸦哇地一声飞走了。
再往前走就看到一个亭子,在混沌缥缈的山巅,这座亭子颇有恒山悬空寺的神韵。疲倦的行者到此可以歇息一番,眺望连绵苍茫的远山,云无心以出岫,山风吹来青草野花的香气,让人心旷神怡。
从小寨子往下走,路旁立着的关刀石。此石扁平削直,上面长了一些青苔,颇似关公过五关斩六将的青龙偃月刀。另一旁是一座小庙,里面的菩萨像造型简朴,和浪洋寺相比香火也算很旺。
下山的路特别短暂,这一大圈走过的路程就像一个轮回。回顾来时路,这片青山绿水中的缕缕禅味,瓦房下日常生活中的处处禅悦,坟墓里生命寂灭的种种禅境,顿悟生命的真谛。夜晚的石林格外的静寂,月光有一种佛光的光晕,一朵蜡梅落在我的手心,一花开五叶,恍惚间我以为是一朵金婆罗,轻轻地,我拈花微笑起来。
传说与仙
马渡的传说丰富多彩。
就“马渡关”而言,本身便是一个传说。相传张飞进军巴州,经瓦窑坝战隘口,行军至沙溪河,遇滂沱暴雨,洪水滔滔,停滞难行。张飞借酒浇愁,于三更策马飞渡,烈马飞跨两县。时人惊异,于飞渡处刻碑“张飞跃马飞渡”,并将场镇命名为“马渡关”。
马渡的鲁班河也有一个传说。当年鲁班在马渡收徒传艺,徒弟学有所成后要和师父一较高低,约定天黑做工,天亮结束,先完成者即为胜。不料在未完成之前雄鸡打鸣,鲁班自知失败,一气之下坐于巨石之上气绝而逝。然而鲁班不知,那时天亮尚早,打鸣声乃是徒弟假扮,徒弟深知师父性躁自负,欲以此假象欺骗师父,取而代之。如今鲁班河的巨石上还有鲁班当年怅然坐下的深深痕印。
李依若在人们心中有一个情歌王子的传说。李依若是马渡百丈村人,在成都读大学时,与一位姓李的同学热恋。女朋友是康定人,两人结伴到康定跑马山玩耍时,李依若编了一首《跑马溜溜的山上》,歌词中“李家溜溜的大姐”正是他的恋人,后来此曲演变为《康定情歌》。当初家人反对,有情人未成眷属,后来全靠他的义父和李姑娘相助才完成了大学学业。李依若的诸多好友和他的遗孀赵氏多次听他唱过《跑马溜溜的山上》,因此,马渡人都坚信《康定情歌》是李依若原创。
马渡还有很多传说,鬼故事、神话、野史……旁人都会不以为然,马渡人却坚信着他们的传说。在他们的固执面前,我们似乎没有理由选择固执。这些传说如果没有意义,那古希腊的神话、中国的神话、拉丁美洲的神话又有何意义?如果没有传说,哪有《圣经》《神曲》?哪有《西游记》《水浒传》?
马渡的传说伴着民歌,在石林古道上随风飘荡。你听,或者不听,民歌传说永远动人心弦。昨天如此,今天如此,明天依旧如此。你来,或者不来,马渡在这些传说中已然成为了一个动听的传说。
□胡光翔
新闻推荐
□山鸿文/图古蜀道中的金牛道和米仓道为人熟知,但对荔枝道却知之甚少。杜牧的《过华清宫》诗: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
宣汉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宣汉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