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音乐老师,他也是一名纯粹的音乐人。从孩童到中年大叔,他始终坚持追求着自己的音乐梦,尽管这条路上有那么多的艰辛坎坷,但他从未懈怠退却,他一次次用丰硕的成果回报着自己的付出,坚定着他在音乐道路上的脚步。他叫李明均,中国音乐文学协会会员、四川省音乐家协会会员、达州市第一中学音乐高级教师。
耳濡目染 从小立志音乐梦
李明均出生在宣汉一个小山村,父辈几代人都是靠种田为生的农民,但是在这些长辈中,许多人还有另外一门手艺,特别是李明均的父亲、外公和舅舅,不管是锣鼓二胡,还是唢呐笛子,他们样样精通,是远近闻名的手艺人。十里八乡只要有红白喜事,肯定会请他们帮忙。李明均就在这些民间乐器的吹拉弹唱中长大。五六岁时,他就会打锣鼓,而且鼓点准确,节拍到位,学得有模有样。
李明均在读书的时候,成绩很好,是班里难得不偏科的好学生,特别是在上中学的时候,是老师重点培养的对象,父母也对他寄予了厚望,希望他能考上政法类大学,将来成为一名法官。可是,从小对音乐的热爱和在音乐方面的天赋在他青春期时突然迸发出来,他所有的课余时间全用在唱歌和音乐上,而且还特别受女同学喜欢,正是懵懂年少的李明均感受到女孩们仰慕的眼光,也找到了自信。高中时,他还写了一些关于爱情的抒情诗,然后自己编成音调哼唱,更是成了大家眼中的音乐才子。高考的时候,李明均顶着老师的不解和父母的失望,毅然选择了音乐学院,并以高出上线分一百多分的好成绩上榜。
“我从没后悔自己的选择,因为为自己的梦想而努力是幸福的事情。"李明均说道。
青春时光 汗水伴着他成长
从大山里走出来的李明均,刚进音乐学院时第一次摸到钢琴,原来在家虽然会几样民间乐器,但真正进入到专业院校才知道自己只懂皮毛而已,不过也好在自己懂这点皮毛,让他有了基础,在学习新的西洋乐器和乐理知识的时候得心应手。在大学期间,李明均如饥似渴的学习专业知识,他每天只去三个地方,寝室、教室、琴房,连吃饭都是端着去琴房和教室吃,老师看见这个从农村来的小伙子如此勤奋,为了照顾他,就把他从四人共用的琴房调整到二人共用的琴房,这样他就有更多的时间练琴。李明均通过那几年的勤奋学习,他的专业技能得到突飞猛进的提高,并以优秀的成绩毕业,回到了自己的家乡,成了一名专业的音乐教师,这也算圆了他的一个梦。
当了教师的李明均不满足自己所学,对当时流行于大街小巷的通俗音乐产生了浓厚兴趣,他希望自己在音乐方面是一个多面手。于是,他利用晚上时间,去一个歌舞厅担任歌手和乐手,虽然挣钱不多,但他在那段时间真正接触到了电子乐器,电吉他、贝斯、电子琴、架子鼓通通都会,而且他还练成了听歌记谱的本事,这对他以后的谱曲也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我对所有类型的音乐元素都无比感兴趣,因为我是一个‘花心’的音乐人。"李明均笑着说道。
终结硕果 音乐道路追梦人
还在宣汉师范学校任教的时候,李明均就开始尝试谱曲,但都是“小打小闹"写着玩。有一次,他为学校谱写的一首曲子,居然有很多老师和同学在私底下哼唱,而且从那之后,一些慕名前来找他谱曲的企业、学校、政府部门也多了起来,李明均第一次意识到原来自己谱写的曲子还是好听“好上口"。还有一件事激发了他谱曲的动力,他第一次参加全国首届中小学音乐教师技能大赛获得声乐类全国银奖,在参赛过程中,还了解到有原创歌曲的比赛,凭着自己多年在音乐方面的经验和积累,让他有了跃跃欲试的冲动。于是,充满创作热情的李明均开始不断地投稿参赛,可是事与愿违,他没有一件作品入选,连初赛都进不了。整整七年时间,投入的作品几乎石沉大海,不过李明均没有气馁,更没有影响他的创作热情,反而更加激发了他的斗志。
俗话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2017年,他和达州著名旅美华人、诗人、作家陈官煊老师合作的《我想去拉萨》获得了由大众音乐家协会主办的全国原创歌舞比赛金奖。同年,他的《新想亲亲》这首具有浓郁陕北风格的民歌在上万首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由中央电视台主办的第五届全国新春原创歌曲比赛金奖。在今年一月份,他创作的《情归碧瑶湾》《一秋桂花酒》再次获得第七届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办的全国原创歌曲金奖。李明均全身心对音乐的热爱终于换回了丰硕果实。
“音乐让我知道了什么叫快乐人生,我永远是音乐这条道路上的追梦人。"李明均感叹的说道。
(达州新报全媒体记者 谭勇)
新闻推荐
哥哥醉驾撞死人找妹妹“顶包” 交警火眼金睛 兄妹将受到法律严惩
近日,宣汉一男子醉驾致人死亡,肇事后男子弃车逃逸现场,找来妹妹“顶包”。然而,他们煞费苦心编织的谎言最终逃不过交警的火眼...
宣汉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宣汉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