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年,大爷爷王君异出生于宣汉县峰城镇桃花乡,青年时师承国画大师王梦白、齐白石,是我国著名画家、教育家。1923年毕业于国立北平美专,1924年与友人王石之等一起创办京华艺专,任校长及国画系主任,并兼任国立艺专教授,擅长国画、漫画,当时与王石之并称为“漫画二王”。
大爷爷王君异和我爷爷王君奇是两兄弟。我父亲从重庆大学毕业时,大爷爷将其绘画、爷爷题字、十一公王才焱(爷爷的堂弟)雕刻的“秋山红叶笔筒”,作为毕业礼物赠予我父亲。我父亲去世后,现在传到我的手中珍藏,是我们家的传家宝。
大爷爷是我画画的启蒙老师。我5岁的时候,大爷爷在达县师范专科学校教美术,我去他那里耍,他就拿张纸和笔教我画画。在我记忆中,大爷爷不太喜欢说话,但一点也不严厉,经常牵着我的手走在校园里,逢人就介绍“这是我的侄孙儿”。1957年,我才7岁,大爷爷因病去世,那时候他62岁。因为那时我年龄小,对大爷爷的印象很多是通过爷爷以及父母、亲戚的讲述来了解的。
大爷爷的绘画作品独树一帜,蜚声中外,其作品题材广泛,意境深邃,人物造型线条流畅明快,栩栩如生。他与同一师承的著名画家王雪涛并驾齐驱,被称为艺坛上一时之“瑜亮”。同时,他还与张大千、李苦禅、王森然、徐燕荪、吴光宇、萧淑芳等大画家同为艺坛所重。他还擅长漫画,他的漫画寓意深刻,针砭时弊,耐人寻味,当时与王石之并称北平“漫画二王”载入《中国漫画史》。
大爷爷终生的理想就是当一名人类文明的传播者。他先后在华北美专、北平励志中学、春明女中等校任教,还和友人王石之等一起创办了京华艺专,任国画系主任、校长等职,并被国立北平大学艺术学院聘为教授。抗日战争爆发后,大爷爷回四川避难,在家乡与爷爷等创办“归来学校”,以实现自己的志愿。他了解民间疾苦,同情贫苦群众,对学生全部实行免费入学,在教学上也实行改革。他的教学既重理论,又重实践,更注重对学生爱国主义情感的潜移默化。学校办得红红火火,影响很大。
大爷爷是一个非常热心、善良的人。我的三个姑姑王能庄、王能静、王能解(王君异的三个女儿)曾经告诉过我,大爷爷在达县师范专科学校任教时,有一位同学非常刻苦好学,可是因家庭太贫苦,穷得连一支铅笔都买不起。大爷爷很同情他,见他立志学画,便把自己的铅具借给他用;每期开学没有学费,大爷爷帮他缴;放假时无路费回家,大爷爷给他拿;毕业后还经常通过书信继续指导他作画,像这种事例不胜枚举。每届毕业生都以得到大爷爷的一幅墨宝为荣。他虽然教学任务重(除了教美术课外,还教语文课),加之体弱多病,但为了不使学生失望,他都尽量做到有求必应。
最难忘的是大爷爷病危住院时,急需大量输血,很多学生闻讯赶来,自觉排队,争先恐后恳求医生抽血,表达自己对老师无限崇敬的心情。
大爷爷一身正气,他曾参加过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先后结识了李大钊、陈独秀、杨秀峰、王维舟等革命志士。在他们的影响下,大爷爷拿起自己犀利的画笔,用各种艺术形式,揭露日本帝国主义的丑恶行径和国民党反动派的腐朽统治。
1959年国庆前夕,大爷爷病情恶化,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忍着剧痛创作了一幅《万年青》,作为新中国成立10周年的大庆献礼。这是他的一幅绝笔,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祖国的无限热爱。
□王人丁/口述 本报记者 罗天琪/整理
新闻推荐
本报讯(于宗满记者谭别林)25日,宣汉县委政法委邀请四川大学教授周毅开展《国学精神与人生修养》主题讲座,200余名政法干...
宣汉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宣汉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