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扩建后的通川区复兴小学一角。
□王国炜 袁成强 本报记者 王万礼 摄影报道
达州,自古就有“耕读传家、重教兴学”传统。改革开放40年来,达州始终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倾心尽力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切实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强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谱写了达州教育事业的华美篇章。
目前,达州已初步建立起初、中、高等教育相互衔接,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协调发展的教育体系。全市现有各级各类学校(点)2741所(个),在校学生101.06万人,在职教职工6.40万人,校园面积1859.03万平方米,校舍面积867.46万平方米。
教育,承载着每个家庭的梦想;教育,创造着更加光辉的未来。
从读书难到免费上学 办学条件大幅改善
“现在的孩子真幸福,人人都能免费接受义务教育。”说起教育这些年的变化,市民王先生感慨不已。王先生当年小学毕业时,因家庭贫困未能上初中,不得不跟随父母外出务工。如今的孩子,不仅能免费接受义务教育,学校舞蹈室、实验室、计算机室、足球场、篮球场等应有尽有,比以前的孩子幸福多了。
改革开放40年,达州教育规模从小到大,从粗放到精细。2006年,同全国一样,达州开始实施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政策,同时开始为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寄宿生补助生活费,学生因为家庭贫困上不起学的现象基本消失。
不仅如此,还着力扩大残疾人受教育机会,全市先后建成8所特殊教育学校,在校残疾儿童少年达3500人左右。随着农民进城务工人数的增多,全市确定了45所学校作为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定点就读学校,每年接纳随迁子女近2万人,解决了进城务工人员的一大难题。
改革开放40年,尤其是近年来,达州教育投入逐年增强。以2012年为例,当年全市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达52.94亿元,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4.66%,实现了教育经费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4%的目标任务。“十三五”期间,达州市投资14.91亿元,新建、改扩建幼儿园72所、义务教育薄弱学校264所,改扩建高中阶段学校13所,新建教师周转房5900套,有力保障了教育教学需求。
从免费读到上好学校
达州教育迅猛发展
近年,达州市按照人口增长及城镇化发展趋势,统筹教育资源配置,优化学校布局,全市新建、改扩建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达644所。开展城乡对口帮扶和一体化办学,在课程建设、教学资源、教师培训、管理方式等方面实现共享,整体提升义务教育办学水平。主城区通川区一小莲湖学校、一小江湾城学校、七小新锦学校、八小金兰学校,达川区实验小学校柳校区、达州中学杨柳校区及三里小学校先后投入使用,既化解了大班额,又充分发挥了优质教育资源辐射带动作用。
今年10月,达州市宣汉县、渠县、开江县、万源市全部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至此,全市七个县(市、区)全部通过国家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标志着达州市教育均衡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下转第二版)
新闻推荐
昨日中午,在宣汉县城聚诚峰华小区,一名17岁的女孩将自己反锁在位于10楼的家中,欲跳楼轻生。危急时刻,消防、民警闻讯相继火速赶到现场救援,并联同女孩家长共同努力
(视频截图)“你们快点来!这里有人要跳楼。”当天下午1点钟左右,宣汉县张家坝消防队接到群众报警称,在宣汉县东乡镇聚诚峰华小...
宣汉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宣汉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