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态编著的姓氏家谱文化书籍
孝贤文化基地王氏总祠
王明态在研究姓氏文化
在达州,有一位年逾六旬的老人,潜心于研究家谱姓氏文化,积极操劳兴办有益于社会的公益事业,编辑和协助撰修了数十部家谱,研究成果丰硕,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殚精竭虑。他就是远近闻名的达州姓氏文化研究达人王明态。
寻根谒祖 完成本支系族谱编修
王明态,1957年7月出生于宣汉县毛坝镇炉旺村。先后在宣汉县教育部门和宣汉县委机关工作,2007年提前退休。还在少年时代,其父亲就给王明态讲,本支王姓,系湖广入川,祖籍小柏树,分支马三垭,具体地址不详。“文革”中,父亲担心悬挂于堂屋顶梁的旧版《王氏族谱》被查抄,小心翼翼地将其取下,随同神龛上的祖先牌位,移藏于一公里外自家山林的峭壁山洞中,并嘱咐王明态将本族曾议定的24字辈谱,牢记于心。改革开放后,王明态按照父亲告诉的地址,披荆斩棘,攀岩取谱,却遗憾发现,先祖牌位和《王氏族谱》,因时久受潮已字迹难辨,仅有一点有参考价值的文献资料丧失殆尽,王明态心痛之余,决心重修本支系《王氏族谱》。
2007年,得知宣汉县黄金镇太阳坝本支系族人王海先老人正在编写《石火炉王氏支系族谱》,并存有一本残缺的老族谱,王明态喜不自胜,当日就驱车前往拜访。从老族谱书里他获取到很有参考价值的一些家族历史资料,弄清楚了父亲所说的“马三垭”的具体地址和入川始祖王鼎的生平资料以及柴、炭、烟、灰先祖为何分支迁徙的信息。同时了解到,达县青宁乡(今属通川区)一位叫王尔星的老人也在编修本支系的《达县青宁硝水坝王氏族谱》,并从王尔星处得知,马三垭那边有本族入川始祖王鼎等先祖的祖墓,并准备维修等情况。
时不我待,王明态与王尔星老人一道,随即驱车前往通江县马三垭寻根问祖。通过实地考察和当地族亲王佰晨、王绍成、王尚弟等老人的讲述,详细查阅地方志及明国时期《槐堂谱》资料,终于弄清楚了自己的祖根就在四川通江县马三垭。
元末明初,王氏入川始祖、“管军侍郎”王鼎,因世乱携带家人,由湖北麻城孝感入川,“除(授职)广元,路巴州,解组(辞职)壁江(今通江),落籍于城南之侯村塬(今通江县春载乡向家营村)”。王鼎生穆福、彦福。彦福生柴、炭、烟(炎)、灰四子。因避乱,柴迁东乡(今宣汉),炭迁渠县,烟居马三垭守业,灰迁湖北枝江。鼎祖后裔先在通江春载乡小柏树(小地名)建立了祠堂,后在通江三合乡马三垭建立了王氏总祠,“先以小柏树为基业,再有三塬和三垭”。鼎祖、彦福祖、烟(炎)祖及祖妣三代六人均葬于侯村塬“六行山”。
马三垭始祖王鼎入川七百余年来,分支衍派百余支,繁衍后裔逾百万之众,占全国王姓总人口的百分之一。马三垭王族,是一个庞大、兴旺的宗族,涌现出王正谊、王维舟、王新兰、王定烈、王海廷、王波、王直哲等大批著名英才。
经过王明态和本支系宗亲数年的努力,新编修的《宣汉石火炉王氏族谱》耀然面世,得到族人的首肯和赞扬。
正本清源 指导帮助他人编修族谱
王明态在查阅明清时期散存于世的谱牒碑志、堂铭经簙时,发现在马三垭王氏源流记载上存在严重的缺源漏代、东嫁西接、张冠李戴、以讹传讹等问题。各地各支系族人间,分歧较大,各执己见,互不认同。科学客观公正地统一马三垭王氏代次源流问题迫在眉睫。
为此,王明态和各地研究老谱的族人一道,结合国史方志老谱资料,抓住存在争议的几个重要节点,引导族人引经据典,比较佐证,在基本达成共识的基础上,于2017年5月27日,在达州市成功举办了“四川通江马三垭王氏源流研讨会”。会上,来自通江、巴中、平昌、万源、宣汉、通川、达川以及陕西汉中、贵州都匀、织金,山西太原王家大院等地姓氏文化研究专家30余位宗亲代表参会,大家严谨考证,最后形成共识,一致通过了《四川马三垭王氏源流详考》研究文献成果,正式确立了王氏一世祖太子晋至入川始祖王鼎之间73代世系源流,结束了源流代次的百年纷争。并上报中华王氏文化研究会,将其研究成果供六省近30市、县(区)百余王鼎后裔支系编修支系谱时共享,这为马三垭王氏各支系寻根续谱减轻了极大的工作量,受到了族人的一致好评及赞赏。
2017年6月,王明态只身前往平昌县镇龙镇,在王安和、廖国宇、蒲正河老人的引领下,前往喜神乡、麻石镇交界的洗脚河(小地名),验证传说中的柴、炭、烟、灰祖在马三垭分别数年后,其后裔曾相聚此处,并留有镌刻遗迹的信息。其岸边岩阡突兀的石头上虽残留有“灰在此一”等字样,落款也迹印模糊,辨认不清,无法证实柴、炭、烟、灰祖分别数年后再次团聚传说的真伪。当天天气炎热,又长时间驾车,王明态因中暑在河边昏迷了半小时,回程途中,却无意中发现入川始祖王鼎公堂兄王信祖后裔三代古墓碑,且有详尽碑记,总算不虚此行。
近年来,家族中续编和新修支系王氏族谱的不少,也纷纷找王明态请教,他从不推诿,乐于相助。宣汉某王氏支系修谱过程中,因对字辈谱意见分歧较大,王明态综合各方意见后,协助他们最终达成了统一意见,使得族谱成功面世。贵州织金县的八旬老人王清福,不下十次专程来到达州,找到王明态协助他们编修当地的王氏和个人专著《家谱人生》,王明态欣然为之,并倾力相助。
近十年来,王明态应邀赴达川区、宣汉、渠县、广安、通江、万源等10余县、市(区),为楚氏、蓝氏、蒲氏、王氏、唐氏等姓氏编委会作撰谱指导培训。在王明态的协助和指导下,高质量地完成了达县福善、宣汉县庙坝河、桃花中山头、双河桃坝溪、通川区青宁硝水坝、安云大学堂、万源石塘坝、平昌镇龙等20余部《王氏分支谱》。同时指导帮助达州、巴中、广安10余县、市(区)的黄、张、李、牟、邹、侯、杨、郭、蒲、马、屈、廖、蓝、熊等20余姓氏,设计、编辑印装了40余部族谱30000余册,并为达州市、达川区等地方志部门及图书馆无偿捐赠族谱书80余册,达州市图书馆还为其设立了家谱专柜,常年对外展示,受到读者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
传承王氏文化 建设孝贤文化基地
600年前,王鼎后裔建王氏宗祠于今通江县三合乡马三垭,因其山势三峰三垭,逶迤磅礴,形如一马跑三垭,故取祠名为“马三垭王氏总祠”。
历经600余载风雨沧桑的马三垭王氏总祠,虽经光绪年间和民国末年几次修缮,然相形初貌,大相径庭。该总祠曾经举办过武校或私学,解放后将其改建为三合乡中心小学,1993年政府拨款维修学校时,对祠堂正殿作了整修,使之免于倾覆。2007年洪灾,总祠后山山体滑坡,正殿损毁严重。历经数百年的“六行山”祖墓,也湮没于乱石荒草之中。2012年初秋,三合中心校迁至总祠下面大营里。
面对祖墓的倾覆,祠堂的残破,马三垭王氏族人心痛不已。在达州市王昭林老人的极力倡导下,达州王明态,通江县王佰晨、王绍成、王尚弟、王克容、王仕平等,经过数年自发捐资、族人筹资一百多万元,对祖墓和总祠进行了抢救性初步修葺、维建。2013年清明节,六省三十余县、市(区)马三垭王氏后裔千余人,汇聚此处祭祖,马三垭拜祠,祈福众生,盛况空前。
2017年4月1日,四川马三垭王氏宗亲联谊会正式成立,王明态被大家推举为首届马三垭王氏宗亲联谊会会长。他积极倡导提出了将马三垭王氏总祠建成孝贤文化基地——兴建文化长廊、牌坊门楼、恳亲接待中心、入川始祖王鼎公雕塑、休闲凉亭、祖墓通道文化景观等,以更好地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发挥睦族育人的教化作用。
复建祖墓和修缮总祠,以及建设孝贤文化基地,大大增强了马三垭王氏后裔敬宗睦族的观念。为筹集基地建设资金,王明态除带头多次捐款外,还和其他牵头人一道,东向达州,西往成都;南下重庆,北上西安,访名流、拜贤达,争取各界支持。虽历尽艰辛,但终得回报。一时间,为孝贤文化基地建设献计献策、慷慨解囊、捐资助建,蔚然成风,一百多万元的募集资金陆续到位,目前孝贤文化基地——王氏总祠的完善,文化长廊主体工程的兴建已完美收官。
与此同时,王明态积极组织开展弘扬王氏家族家训家风的有益活动,两次在马三垭孝贤文化基地举办王氏后裔“传承好家风”书画作品展,收到很好的效果,社会反响极佳,受到上级有关部门的肯定和赞扬。王鼎祖后裔王吉安老人在参观完马三垭王氏总祠孝贤文化基地后,感慨地说,马三垭王氏宗亲联谊会,结合当前的优良家风家训家庭建设,把孝善文化植根于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之中,与乡村旅游文化、红色文化(宣传族人中的革命先烈、名人志士等)相结合,极具借鉴的现实意义。今年7月,来三合乡调研特色农业及扶贫攻坚工作的中华医学会王伯玲教授,当了解到以马三垭王氏总祠为载体的孝贤文化基地建设的思路、设计、建设方式后,对王氏宗亲联谊会弘扬孝善文化,搞好家风传承的做法非常赞同,并希望将已形成的一些资料分享一部分给她。
今日之马三垭,不仅是王氏入川始祖鼎公后裔敬祖怀宗的好去处,更是川东北孝善文化的传承宝地之一。
□社区记者 谯继 邱一彪
新闻推荐
四川经济日报达州讯(张平记者王晓英)为进一步推动文艺扶贫工作深入实施,通过创作和宣传推广形象歌曲,推动文艺扶贫发展,10月11...
宣汉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宣汉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