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栋青瓦白墙的村委会办公楼坐落在大寨山的怀抱中,一条条水泥路如玉带将农户串联在一起,清脆李、冬桃、葛根、中药材等产业园一眼望不到边,村电商平台、村卫生室、阅览室、村篮球队一应俱全,89户贫困户已有81户摘掉贫困户“帽子”……这是宣汉县政协对口帮扶厂溪镇老林村交出的一份成绩单。
老林村的巨大变化,是宣汉县政协帮扶3个贫困村和33个联系贫困村的缩影。近年来,宣汉县政协广泛联动政协委员,整合各方资源,大力推进“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和“企业帮村,委员帮户”两大活动的深入开展,为36个贫困村“帮出”一片新天地。
发挥优势 整合资源
宣汉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和秦巴连片特困地区县,是全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贫困村和贫困人口数量均居四川省第一。
“要‘摘穷帽\’、‘拔穷根\’,必须从根上找准贫困群众贫困的原因,制定切合实际的帮扶措施,在长远上做细做实,让贫困群众有致富的产业,有持续增收的项目,只有这样才能让贫困群众富裕起来,才能真正体现帮扶的效果。”面对脱贫攻坚这一艰巨任务,宣汉县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徐代琼反复强调脱贫攻坚的重要性。
为号召广大政协委员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提高帮扶的精准度,宣汉县政协还利用短信、QQ、微信等平台,发出了“积极投身扶贫开发,为扶贫攻坚作贡献”的倡议书,要求每位政协委员为结对帮扶的贫困户量身定制1至2项帮扶措施,把资金、技术、物资用到最关键的点和最关键的人。在“企业帮村,委员帮户”和“我为扶贫攻坚做件事”活动中,仅2017年,宣汉县政协委员就捐资11万余元,助力脱贫攻坚。同时,还促成了400多名在外乡友回乡发展种养殖、中药材、乡村旅游、食品加工等项目,带动贫困群众发展致富产业。
宣汉县政协委员汪真伟,在自己的家乡黄金镇慈竹村投资500万元建起了“蜀宣花牛”养殖场。为帮助贫困群众共同致富,他与附近400户村民签订了种植牧草和玉米收购合同,仅此一项,就为每户贫困户每年增收2000元。同时,为调动附近村民的养牛积极性,他还把300头母牛寄养给300户贫困户,然后按市场价格收购小牛,让贫困户不承担任何风险,每头小牛又为每户每年增加收入6000余元。
广泛联动 结对认亲
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宣汉县319名政协委员共结对帮扶贫困群众1044户4399人,走访慰问贫困户800人次,慰问帮扶资金55万元,制定帮扶措施500多条,协调组织开展技能培训1000人次。
据了解,该县经济实业类界别政协委员有109人,他们涉及金融、农业、餐饮、旅游、服务等方面。宣汉县政协依照“委员所从事的企业与农村产业发展相关、委员又热心公益事业”等条件进行筛选,确定了35家政协委员开办的企业与25个贫困村结为帮扶对子。目前,这批企业已在帮扶村发展产业项目25个。
能人带动 精准施策
“贫困村的脱贫攻坚,主要是要搭建好一个强有力的班子;其次是搞好道路、电力、饮水等基础设施建设;再就是发挥能人带动作用,发展好致富产业。只要抓住这个‘牛鼻子\’,再进行精准施策,贫困群众就没有脱不了贫、致不了富的。”这是宣汉县政协派驻石铁乡老八村任党支部“第一书记”的杜钦,在贫困村任职3年多时间总结出的经验。
宣汉县政协针对3个帮扶贫困村和33个联系贫困村的实际,建立了具有政协特色的“政协主席、副主席、主席会成员、委员小组、政协委员、专家学者、行业带头人、致富能手、相关部门负责人”庞大的帮扶小组,并制定了“输血与造血并重”帮扶措施。同时要求主席会成员和每个委室要负责联系委员小组、政府相关部门、社会组织,调动一切力量助力脱贫攻坚。
在北京打拼的田小兵,既是宣汉县的一名政协委员,又是汉田农牧公司的总经理。今年5月初,他来到宣汉县最为贫穷的红峰镇石龙村,挨家挨户走访了38户贫困户,与每一户贫困群众一道探寻致富门路,并为他们送去复合肥5吨,为该村小学18名留守儿童送去慰问金5000元,为特困群众周守玉家送去帮扶资金600元。同时,他还与石龙村签订了以不低于市场价收购贫困群众种植的蔬果、养殖的蜂蜜,以及饲养的蜀宣花牛、生猪、山羊等农副产品的帮扶协议。
□张崇耀
新闻推荐
本报讯“哇!教室变得真漂亮!”看着焕然一新的教室,宣汉县茶河乡平楼中心校国山村小一年级小朋友丁舒颖与同班的三名同学情不自禁欢呼起来。教室里,先前单调的教学挂图、陈旧的课桌不见了,呈现在眼前的...
宣汉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宣汉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