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河镇成片的蓝莓
“让土地充满希望,让蓝莓栽满村庄,让村里人过上城里人羡慕的生活。”近日,记者走进宣汉县双河镇蓝莓谷,一幅标语引人注目,蓝莓长得郁郁葱葱,一派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景象。
近几年来,双河镇抓住大田村水土保持项目建设契机,引进四川假日田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大力发展蓝莓产业,并与联想佳沃集团签订了全程产业链战略合作协议,按照项目区、产业区、旅游区“三区合一”模式,着力打造集休闲、观光、采摘为一体的蓝莓谷景区。目前,“小蓝莓”成为双河镇大田村农民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撂荒地变成金土地
“原来这里就是一片撂荒地,我们把土地租给四川假日田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发展蓝草莓产业,既可以在公司务工,还可以入股分红,增加了不少收入。”提起村里的变化,宣汉县双河镇大田村贫困户王炎特别激动。
几年前,双河镇大田村是有名的贫困村,很多年轻人迫于生计纷纷外出务工,不少农户由于缺少劳动力,种田效益不高,土地得不到合理利用,导致大部分土地撂荒。
土地是农民生存的根本,如何让这些撂荒的土地给老百姓带来收益?双河镇党委政府一班人苦苦思考,想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搞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引领群众发家致富。
2015年,双河镇建设水土保持工程,对大田村的1100余亩荒山、荒地、荒坡进行整理升级改造,整治微水池、山坪塘3口,配套完善灌溉水渠8000米,昔日的撂荒地变为金土地。
筑巢引得凤凰来,通过招商引资,该村引进四川假日田园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打造川东北片区第一个集休闲、观光、采摘为一体的蓝莓谷基地。
老百姓变成新股东
对双河镇大田村村民冯宗碧来说,过去守着自家那“一亩三分地”,全靠种水稻、玉米等传统农作物,勉强能维持生活。而今,她把土地租给假日公司,不仅可以在家门口的公司里务工,还可以成为公司小股东分红,日子过得比以前好得多。
近年来,该村与公司合作,采取“村+专合社+农户(贫困户)”模式成立宣汉县臻源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落实以奖代补、信贷支持等5项优惠政策,鼓励群众将小额信贷资金入股到专合社,成为小股东,成功建立了宣汉县双河镇蓝莓谷基地。目前,该公司先后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首期种植蓝莓300余亩。
如今,宣汉县臻源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吸纳当地贫困群众60余名入社,除了通过土地流转金、就地务工、入股分红、租种蓝莓自营等方式增加收入外,每年还按入股金的6%年终一次性给贫困户分红,贫困户人均月增收1500元;每年按照群众入股总资本金的1%年终一次性给村集体分红。不仅如此,在蓝莓谷建设过程中,合作社还优先招用当地贫困群众在园区务工,解决了50余名群众就业。
小山村变成大景区
每到节假日,集休闲、观光、采摘为一体的蓝莓谷基地,吸引了来自重庆、达州等四面八方的游客,昔日的小山村变身旅游胜地。
近几年来,双河镇着力打造蓝莓谷—盆景园—香炉山“一日游”项目,不仅致力于打造集蓝莓种植、采摘、精深加工于一体的蓝莓产业链,还因地制宜开发旅游资源,发展农旅结合的特色乡村旅游,建立蓝莓产业综合开发园区。目前,蓝莓谷已配套建设700平方米的集游客服务、蓝莓产品展示、农耕文化及党建展示于一体的蓝莓谷游客接待中心。同时,在紧靠蓝莓谷的刘家坡,双河镇集中规划建成了具有川东民居建筑风格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20户村民已经入住。
入股蓝莓产业增收,发展乡村旅游致富,如今的大田村,家家户户住上了好房子,腰包更鼓了,日子越来越好了。“蓝莓产业不仅改变了大田村面貌,还将带领群众致富奔康。”大田村党支部第一书记张平对大田村未来的发展充满希望。
□特约记者 漆楚良 摄影报道
新闻推荐
——515艺术创窟推荐画家张旭
宣汉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宣汉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