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日,记者从达州市旅游局获悉,达州市坚持发展乡村旅游聚力脱贫攻坚,大力实施产业扶贫,结合资源禀赋特点,梳理适合旅游专项扶贫的建档立卡贫困村个,贫困户户,涉及贫困人口人。
坚持区域规划,将全市划分为北部山区山地休闲旅游带、中部都市农业休闲旅游带、南部乡村生态旅游示范带“三大旅游扶贫带”,因地制宜,确立主导产业、发展类型和发展目标。
坚持示范带动,推进旅游扶贫示范区、示范村、达标户“三级联创”,宣汉县巴山大峡谷被列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区,渠县渠南乡大山村等个村被列为省级旅游扶贫示范村,达川区柴火鸡农家乐等个乡村民宿户实现达标,带动余名贫困群众旅游就业创业,近1.5万名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坚持差异发展,按照景区带动型、乡村旅游型、旅游商品型特征,突出“一村一品”拳头产品,渠县渠南乡利用水果产业发展农业观光旅游,宣汉县龙泉乡罗盘村利用高山中药材种植打造罗盘顶养生养心区。
坚持融合发展,推进旅游与农业、体育、文化、林业、商务等深度融合,开发农业休闲娱乐,组建旅游专业合作社个,发展贫困村电子商务个,把巴山雀舌、旧院黑鸡(蛋)、万源老腊肉、渠县黄花等农副产品列为旅游特色商品。 (本报记者 孟静)
新闻推荐
记者(右四)正在采访村里今年的水稻秋收情况。王兴寨摄秋风迎秋实田间话秋收□本报记者刘鑫“说句心里话,这几年村里的党员服务队,秋收帮忙割谷子,确实帮我们老百姓,尤其是贫困户,解决了大困难、大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