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处宣汉县的庙安乡胜观村6组,几乎家家户户栽种了市民喜爱的脆红李。但是,由于该组被一条240米的“断头路”阻隔,村民们肩挑背扛的日子仍在继续,这条路也成了村民们的“伤心路”,更成了制约该组经济发展的“瓶颈”。昨日,该组村民陈道平向本报民生热线求助。
反映: 人均集资2500元 耗时1个多月修通毛路
据陈道平介绍,该组非常偏僻,离庙安乡政府有7公里远,被同村其他村民取外号为“外蒙古”。因此,一些女青年不愿嫁到该组,该组大多数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只好外出打工,不然连媳妇都难娶到。“要想富,先修路。”为了改变这种贫穷落后的面貌,该组村民发出倡议,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毛路修通。
2014年,经过努力,该组40多位村民达成一致意见,人均筹资2500元,共筹资10万余元,他们租借挖掘机修路,从原来的五村3组小地名叫冉家岩的地方开始,一直连接到东林乡十二村3组,全长3公里,通过1个多月的紧张施工,终于把毛路修成。
现状:
毛路成了“阴阳路”
尚有240米没有硬化贯通
“盼星星,盼月亮,好不容易等到国家为我们硬化毛路。”陈道平说,去年下半年,一个重磅新闻在该组传播,村委会以“金土地”项目向上申请,听说国家投资130万元硬化该组公路。然而,让村民们始料不及的是,施工队从去年10月进场,今年4月收工,却把道路硬化成了“阴阳路”、“断头路”,还有240米“摆起”,村民出行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难道国家投资130万元还不能硬化3公里路?
陈道平告诉记者,路不通,老人们最怕得了急病,救护车进不来。今年,他专门引进了一个栽种花椒树的项目,可人家现场考察后,又因路没有通而“拜拜”。而该组盛产脆红李,也因路面不通,2万斤脆红李烂在树上,大多数村民家都没有卖几个现钱。此外,村民家要用的肥料和种子也只能靠肩挑背扛一袋袋背回家,简直苦不堪言。
村委:
“断头路”在东林乡境内
村委会正在协调中
昨日上午,记者就此联系了宣汉县庙安乡胜观村村委会,该村村主任李化全接受记者采访时解释称,整个胜观村“金土地”项目资金有130万元,用于该组的达80余万元。而“金土地”项目只管庙安乡境内,下剩240米毛路没有硬化系因在东林乡境内。对此,他们村委会曾多次与东林乡政府进行协调。
目前,东林乡的“金土地”项目还没结束,该乡政府领导承诺将会覆盖硬化这段“断头路”。李主任表示,该“断头路”对东林乡村民受益不大,东林乡的村民有些阻扰,但他们村委会正在进行协调,请村民们不要着急,即便协调不成功,该乡龙潭村至东林乡一条公路正在招标筹备中,该路要经过“断头路”,届时也会予以硬化。
(本报记者 罗丁山)
请手机尾号为0458的报料人钦先生前来本报领取线索奖30元
新闻推荐
固化制度推进“两学一做”